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编了《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四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表明疏离感本身包含意义感、能为力感、社会孤立感、自我分离感四个维度;孤独感、助感、空虚聊感、消极感、幸福感、为感、自卑感、盲从感、欲求不满足感、对立感十个层次;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疏离感人数约占百分之十左右,三年级和四年级被试在疏离感的程度上有显着性差异。  相似文献   
72.
手机恐惧是一种由手机不在身边或法使用手机所诱发的情境性焦虑。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手机恐惧的普遍存在。相关理论从错失恐惧、手机依恋和自我扩展等视角解释了手机恐惧发生的原因。综述以往的实证研究发现,手机恐惧的发生会受到个体特征(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等)和手机使用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手机恐惧会对个体的认知与学业表现、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压力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睡眠等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厘清和完善手机恐惧的结构与测量工具,拓展手机恐惧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探讨手机恐惧的影响因素、后效及作用机制,并加强对手机恐惧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73.
《周易·妄》卦意蕴深厚,其卦名含“合理”与“切实”二义。其卦辞既蕴示“妄”之下事物呈现大为亨通的情势,又着重指明“妄”之下事物也常有意外之遭遇。前者为“妄”之常,后者为“妄”之变。其六爻辞则是对“妄”之常与变两个方面的具体表征。“妄”之常易知,“妄”之变难测,故该卦又特别强调面对“妄”之灾疾,贞固自守乃是最好的应对办法。《彖传》《象传》则将具体境遇之“妄”提升至天命或天道的高度,揭示了“妄”之天命本之于天而为主于物的根本特征,并指出天命的展现与运行是刚健而不可阻挡的,且在天人之间随感而应、上下相通。人置身于天命流行、天道生生的宇宙图景中,应当积极顺应天时以长育万物。天命之“妄”又与《中庸》之“诚”相通,二者互诠互显。  相似文献   
74.
许孚远是明代哲学家。其学说"以克己为要",突出了工夫的重要性。在心、性关系上,许孚远虽未一概反对"心即性"说,但他更倾向于将心、性确立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说,心与性不离不杂。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他对王门"恶"之说较为不满,故作《九谛》以批驳大力宣讲此说的王门后学周汝登。本文认为,从师承关系上来看,许孚远可称为湛门后学(湛若水二传弟子);从其哲学思想的大端来看,我们也可以将许孚远定位为一个王学修正者,他的"克己"说、心性之辨及其与周汝登关于"恶"问题的辩论,都可以看作是对王阳明及其后学弊病的修正。  相似文献   
75.
道家学派理论面对忧患强调“天人合一”和解脱,因而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识倾向。道家学派对“道”的体认也体现在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上。审美主体伴随着质态不尽相同的音乐过程,依次连缀形成“有声之乐”、“怠之声”和“天乐”这三个层面的心理过程流时,这样的音乐才是老子所谓的“大音”,才是道家学派理想中的音乐。  相似文献   
76.
本文清理了海德格尔不同时期有关Aletheia[蔽]的不同解释,认为Aletheia[蔽]意义上的"二重性"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主导线索,也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现象学思想经验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希腊的"蔽"经验的重思,海德格尔指向当下和未来,关注后哲学时代里普遍意义的差异化-境域化生成。  相似文献   
77.
朱子在道体思想的论述中,提出了所谓“与道为体”思想。万物“与道为体”指道体之发见流行处,在此意义上“与道为体”可谓道体之“用”。但是,“与道为体”之“体”指形体,道之本然之体形体,有形体之万物不能成为道体,万物只能成为道体通过此形体体现自已的一种场所。朱子为解决以上两种论点之冲突,不采取如“太极为体,阴阳五行为用”的说法,而采取“体之体”与“与道为体”。这对待关系更胜于单纯的体用模式。这关系更具体体现于“道底骨子”思想。  相似文献   
78.
一晃儿,著名漫画家丁聪离开我们有两年多了。然而,在人们记忆里,丁聪还是那么幽默、快乐、淡泊。丁聪先生有一个很别致的笔名"小丁"。这个名字,丁聪先生用了70多年,就是在他成名之后,也没有想到改过。这与他的艺术思想,与他的境界,不关系。作为漫画家,作为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小",才能把人民群众"看大";只有把自己"看轻",  相似文献   
79.
张湛,字处度,《晋书》传。《世说新语·任诞篇》注引《东宫·官名》曰:湛字处度,高平人。又引《张氏谱》曰:湛祖嶷,正员郎。父旷,镇军司马。湛仕至中书郎。关于张湛的年代,由于史明文,现在已难以确考。根据一些零星的材料,可以推断他大致生于公元320年左右,与桓冲、范宁等人可算是同时代人①。《列子》既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与《老子》、《庄子》并称,同时也是道教经典,被称为《冲虚至德真经》。而张湛是其保存者和最早的注者,他的《列子注》是魏晋玄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继承并发展了《列子》中丰富的自然观,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一…  相似文献   
80.
六盘水基督教会蒙神带领,各方面工作正常开展,创办于去年的市基督教神学班(两年制)为牧养好众教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