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西方极其重要的哲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爱留根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从“”或“不存在”的概念对上帝的理解和思考,这种空前深刻的考量集中体现为一种辩证关系:上帝既是绝对的隐匿,又是通过自我显现的创世!如何在绝对的分裂中保证上帝的独一和完善?如何使上帝在绝对超然的隐匿之中自我显现和创世?这既是最重要的基督教神学问题,也是形而上学关切的根本。爱留根纳通过他的神学美学给出了天才的回答。  相似文献   
52.
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乐器,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弦琴。《晋书·隐逸传》记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就是弦琴的来历。  相似文献   
53.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划出第三条线是解决9点问题关键行为的假设,并设计了三个实验来验证假设.结果表明:任意两条线的提示训练使9点问题的解决率接近或达到100%,因而,提示两条线不能被看成是解决9点问题的关键行为;而提示划出第三条线的训练使9点问题的解决率明显高于提示其它任何一条线训练的效果,可以被认为是解决9点问题的关键行为;能够引导被试划出第三条线的训练使9点问题的解决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4.
平庸之恶是阿伦特在反思纳粹暴行时提出的现代恶的一种新形态。阿伦特将平庸之恶的出现归因于社会大众普遍陷入思状态而造成的集体道德崩溃与沦丧。然而,从伦理行为的思与行的辩证关系看,阿伦特对平庸之恶的分析虽然直击要害,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她主要是从“知”或“思”的层面来分析纳粹之恶,而没有从伦理之“行”的维度进行分析。针对以艾希曼为代表的纳粹之恶,仅仅从思的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思的道德反思难以解释纳粹德国的制度之恶以及恶之代理人(艾希曼)的伦理责任,也不能探索与剖析奥斯维辛事件的真正面目,这也是阿伦特在提出平庸之恶后招致众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阿伦特的平庸之恶虽然触及了纳粹制度之恶的思的普遍性维度,但却极易遮盖道德个体行为的责任与行动,从而将道德之恶这一复杂问题简单化和平面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阿伦特对纳粹之恶的伦理反思更接近康德主义的普遍性之思,而远离了黑格尔意义上的伦理主体的责任与行动。后现代主义伦理学家赫勒和鲍曼将平庸之恶追溯至个体的道德行为及其责任的哲学反思则弥补了阿伦特思的平庸之恶的思维缺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推进当代伦理学有关恶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55.
计算机有内隐记忆吗?——人与计算机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参照国内内隐记忆研究方面的一个经典实验(杨治良,1991),以意义音节为材料,运用信号检测论的方法,对计算机是否存在内隐记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计算机只有单纯的100%正确的回忆效应,不具备内隐记忆。本研究为探明计算机的记忆特点作了初步尝试,同时也从一个新角度再次证明了内隐记忆是独立于外显记忆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56.
徐湘霖 《法音》2001,(9):26-33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日常感觉中,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然而,在唯识论者看来,认识对象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不能规定为自在之物。世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不过是我人心识所显现的影相而已,这是因为心识具有识变功能,能变现一切境(对象)…  相似文献   
57.
据报道,挪威的登纳有一条中心大街,街上有百余家商店,但没有一家商店经营的商品是相同的。所以人们称这条街为“重复商店街”。挪威的“重复商店街”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市场竞争“特”者胜,经商办店“奇”者富。大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经营者,都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特的思路,而决不追风赶潮求时髦,更不“傻子过年看街坊”,看别人干什么赚钱,我也紧随其后干什么。   而国内许多城市的大商场几乎都是“重复”的:一层是化妆品,皮鞋皮包;二层是男装;三层女装;四层家电、运动休闲用品;若有五层,便摆上几台游戏…  相似文献   
58.
巴赫金认为,浪漫主义怪诞中存在恐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怪诞则没有恐怖,即使有也被诙谐所战胜并转化成了欢乐。巴赫金的"怪诞可以恐怖感"观很容易引起质疑,原因有三:一其立论的主要依据《巨人传》及民间狂欢节都蕴含着恐怖;二背反了怪诞只有在恐怖感中才能生成的审美经验;三与怪诞必然包含恐怖的西方美学史共识相左。  相似文献   
59.
邵铁峰 《学海》2014,(2):37-44
对西美尔而言,现代社会中货币的神化现象,就是货币作为任何特性规定的纯粹手段,最终将自身转变为一种终极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对于个体自由发挥着双重作用。作为一切价值的绝对等价物,货币与宗教中的上帝理念有着形式相似性,但是,货币由于其符号特征,而在整合中将事物的独特本质进行了化约,而宗教的社会整合则是通过对人的独特本质的保存来实现的,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性不仅是与系统整合相对立的,而且它本身就是社会整合的绝对形式。  相似文献   
60.
正成都教区主教府坐落于成都市中心西华门街25号,由圣母染原罪堂和成都教区主教公署组成,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光绪三十年(1904)完工。由于年久失修,建筑老化严重,为保存百年教堂建筑、恢复和提升主教公署风貌,成都教区于2013年对整个主教府内部进行了维修和环境整治,使主教府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为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一处亮丽的风景。成都教区主教府是国内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天主教建筑群。整个建筑中西合璧,造型古朴典雅、装饰适度,空间开合有致,是集宗教文化艺术、西欧建筑风格及川西宅院文化为一体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