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3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古人对《周易·无妄·六三》爻辞的注释是千人千面,他们所依据的爻位说首先就值得怀疑,之后的解说也没能把握爻义的本质。这则爻辞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人转移巫术中的移祸巫术。  相似文献   
122.
通过操纵记忆提取的条件,本实验比较了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褒义/贬义)任务下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1)自我参照编码在再认测验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6.097,p<0.01);(2)自我参照编码在颜色一致/不一致判断中未出现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1.039,p=0.363);(3)再认测验中,颜色不一致旧词的再认辨别力高于一致条件(F(1,41)=3.139,p=0.084).  相似文献   
123.
寿星     
初夏寻幽青羊宫, 芳草古木碧葱葱。钟磬声声三清殿, 清静虚无生凉风。白云悠悠说法台, 道祖千年留仙踪。瞑目石凳浓荫里, 坐忘尘俗万念空。青羊宫寻幽@无吾道人  相似文献   
124.
无生源论认为生命是自然化合而来的.要使这一假设成立,需要解决以下悬而未决的难题:一是由无机物和简单有机物合成生命小分子存在的问题;二是由生命小分子合成生命大分子存在的问题;三是由生命大分子聚集合成原始生命存在的问题;四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成细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5.
邵铁峰 《学海》2014,(2):37-44
对西美尔而言,现代社会中货币的神化现象,就是货币作为无任何特性规定的纯粹手段,最终将自身转变为一种终极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对于个体自由发挥着双重作用。作为一切价值的绝对等价物,货币与宗教中的上帝理念有着形式相似性,但是,货币由于其符号特征,而在整合中将事物的独特本质进行了化约,而宗教的社会整合则是通过对人的独特本质的保存来实现的,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竞争性不仅是与系统整合相对立的,而且它本身就是社会整合的绝对形式。  相似文献   
126.
巴赫金认为,浪漫主义怪诞中存在恐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怪诞则没有恐怖,即使有也被诙谐所战胜并转化成了欢乐。巴赫金的怪诞可以无恐怖感观很容易引起质疑,原因有三:一其立论的主要依据《巨人传》及民间狂欢节都蕴含着恐怖;二背反了怪诞只有在恐怖感中才能生成的审美经验;三与怪诞必然包含恐怖的西方美学史共识相左。  相似文献   
127.
宣隆佛 《法音》2004,(11):42-47
一、“缘起”“无自性”“空”外教靠全能的神来救助自己,“信即得救”,而佛教重视自力修为,不靠外力恩赐,追求的是“智慧得解脱”。此所以佛教深邃的理论与外教迥异。佛教理论的基础是缘起论,佛经中对“缘起”的解释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  相似文献   
128.
白奚 《哲学研究》2022,(6):62-69+126-127
《老子》之前,“虚”“静”是两个普通词汇,虽有一定的意义抽象,但并未成为哲学概念。《老子》对“虚”“静”进行了关键性的哲学提升,使之成为描摹“道”的存在状态和“无”的表现形式的哲学概念。“虚”“静”由此被纳入关于“道”“无”的本体论表达中,且呈现出密切的意义关联。“虚”“静”在《老子》中还具有工夫和方法的意义,体道、为道离不开致虚、守静的工夫,“虚”“静”也是形上之“道”通向现实应用的一座便捷的桥梁。战国时期,道家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向度发挥和应用了“虚”“静”的哲理,最终两词联结起来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9.
130.
通过简要重述不同文化语境中异端与正统的概念内涵变化过程,说明在基督宗教和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内涵的差异,进而说明对于异端和正统的基本内涵理解带来传统中国文化对信仰融合度和均质性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下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在面对中国宗教或信仰文化时,我们以源自基督宗教传统、并且带有明确基督宗教传统内涵的概念展开讨论,对于理解中国的信仰文化与历史在多大程度上会造成误解?这种误解的根源是一种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削足适履"式概念套用带来的问题,还是在信仰特质理解意义上"张冠李戴"式的文化语境的错置?进而提出概念的重置可以从什么程度上凸显中国信仰文化的特质和进一步理论反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