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3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前,以腹股沟疝为主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外正在普及和推广,并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但是,仍有一些普外科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对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还不够了解.本文通过总结2 000例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分析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防治.目的是提高一些同道们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认识,并促使这项新技术在国内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2.
目前,以腹股沟疝为主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外正在普及和推广,并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但是,仍有一些普外科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对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还不够了解。本文通过总结2000例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分析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防治。目的是提高一些同道们对无张...  相似文献   
203.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6,3(3):51-63
在欧阳竟无创立的支那内学院中,有一批佛学家都曾与近代中国西方哲学的传译和研究事业发生过或深或浅的关系。佛学的熏陶,在他们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和选择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主,从与支那内学院关系较深的院员和学友中间,特别挑出吕澂、黄忏华、李石岑、汤用彤和景昌极这五个人,结合他们自己学习、研究西洋哲学的经历,介绍他们如何在佛学思想的影响下,在近代中国传译研究西方哲学的历史上,逐渐形成了他们的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204.
1.调查目的1.1引言A lienation是指情感上的疏离,翻译成中文是“疏离感”。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马克思,他把“疏离感”看作是一个包含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的复杂概念,包含社会分离(social estragem engt)和个性丧失(depersonalization)。他认为客观成分是工人客观上的被剥削和缺乏控制权,主观成分是工人主观上的无力感和自我分离感(杨宜音、张志学等译,1997)。Seem an认为疏离感的主要维度应该包括无力感、社会孤立和孤寂感、自我分离感、无意义感、文化分离感(Seem an,M.,1966,1975)。另外,M eivinSeem an还提出应包括概括化的疏离(ge…  相似文献   
205.
"无红包医院"的经济学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无红包医院"的实践进行了经济学解读,认为该院从"成本-收益"角度入手约束员工行为,确保"无红包医院"名副其实,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实践"无红包"承诺,既增进社会福利又促进医院自身发展,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成功范例;通过打造"无红包医院"品牌消除非对称信息,赢得长期稳固的竞争优势,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6.
论禅宗修行解脱观的逻辑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慧能禅宗不避世间的修行解脱观是对传统佛教执著于出世修行的扬弃与超越,是力图将大乘空宗的"无执"精神贯彻于实践中的表现.但其因将"无执法"形诸语言文字,教人依之而行,实际上仍不免于有修有证的拟心而为,因而还存在着将"无执"的佛法外化为追索对象导致"有执"的矛盾.消解佛法的对象化,将其由"理性"的认识对象转变为当下的实践内容,是解决这一矛盾必然方式.后期禅宗看似非夷所思的修行实践法正是从对象化陷阱中实现"突围"的一种尝试与努力.但认识领域普遍存在的"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的矛盾仍走后向期禅宗不能越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207.
聂晶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4,27(1):130-133
在无意识研究的热潮中,无觉察知觉、内隐学习相继得到很大发展。这两种认知过程都涉及到无意识加工,相互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无意识加工过程,并对其联系、区别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08.
以“有”“无”论“道”,始于老子。老子把“道”看作是“有”与“无”的统一体,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他还主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上,第四十章)。庄子亦以“有”“无”论“道”,认为大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庄子·大宗师》)。又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庄子·天地》)。后来,东晋葛洪承继老庄之说,强调大道是“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  相似文献   
209.
姜颖 《管子学刊》2006,(2):45-48
自齐国作为封国建立后,其历史人物,有籍可考的不少于463人。大部分的人物清晰可辨,但仍有些人物存在疑异。有些是人物本身事迹不明了,有些则是人物之间存在疑异。本文试就宾胥无与弦章、东郭牙与鲍叔牙和东郭邮、章子与匡章这三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进行考辨,以期还其本来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210.
《天风》1998,(6):7-7
经文:马太福音7:16b—17 荆棘不能结葡萄,蒺藜也不能结无花果。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 荆棘是荆棘,它结的是荆棘,它不可能结出玫瑰来。只有玫瑰才能结出玫瑰来。“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