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四、尸罗波罗蜜4.1 大乘并不重视戒律:尸罗即戒律,大乘僧人并不太重视戒律。大乘初起时秘密撰造了许多所谓佛说经,又公开撰造许多论书,但是并不忙于订定自己的戒律条文。后来也有托名弥勒造《大乘菩萨戒本》,那是后来很久的事情。而大乘初期,他们的僧众出家还必须到某些部派寺庙里受戒,才能正式取得比丘身份。大乘僧人所学习的戒律也是以某些部派戒律为课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自己独有的毗奈耶,足见很不重视。《论》对尸罗波罗蜜的说明是“尸罗好行善道,不自放逸。  相似文献   
432.
历代学者关于《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由也与"以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注疏存在诸多分歧。结合春秋时期的狱讼实践以及孔子在其他场合的论说可知,"片言可以折狱"系孔子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子路断狱之能,大意为可以用三言两语裁决狱讼,解决纠纷;"必也使无讼乎"则意谓让人停止争讼,而非彻底消除狱讼之产生。  相似文献   
433.
妙觉 《佛教文化》1994,(1):46-47
看过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又看见孙玺龙先生《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一文,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二者所表达对金刚经的解释,虽然言辞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并无大区别。倒是不太清楚孙先生要“遥祈南老先生慈谅法正”之处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434.
论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参照系构架和内参照系构架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 ,由前者观之而有“有”本论哲学 ,由后者观之而有“无”本论哲学。“有”本论的方法论原则是逻辑分析法 ,“无”本论的方法论原则只能是描摹法。本文由此切入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从概念上的辩名言理、体用上的本末二分、认识论上的“得意忘象”和社会历史观上的“名教”出于“自然”四个方面 ,论证了王弼的“无”实质上是个“有” ,因而王弼的“贵无”论和郭象的“独化”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35.
王海彤 《美与时代》2023,(5):130-132
中国书法是一门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魅力的传统艺术,是一门与中国人身心修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学问。中国书法散发着无尽魅力,“书法热”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时代风气,书法爱好者们积极投身于国内大小展览。在当代艺术的探索中,书法正经历着缺席国内外艺术类双年展、面对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语境时逐渐失语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共同探讨与反思,发掘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在当代转化的可能,不再受困于原有的边界,寻找创新发展的契机,在当代艺术文化中重申书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36.
我国当代著名佛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五台山研究会特聘顾问吕澂先生,因病于1989年7月8日5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  相似文献   
437.
《佛教文化》1994,(4):49-53
般苦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集灭道。无留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似文献   
438.
名人名言     
《天风》2010,(1)
<正>·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美电学家和发明家)我认为每一个原子必由某种智慧所掌管,所以能千变万化,显明创造者的奇妙。这种智慧,乃是从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能力而来……上帝的存在,在我是可用科学来加以证明的。  相似文献   
439.
一、引述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象宝塔之巅的明珠,永远光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养生,医学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