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为了考察词语的属性特征对预视加工的影响, 实验操纵注视字与预视字是否属于一个语言单元, 利用眼动轨迹记录法并结合边界范式以探讨其对预视效应的影响。此外, 考察了词边界信息对词间词和词内词预视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 词内词的预视效应大于词间词, 词间阴影、非词阴影条件下的预视效应和正常条件之间没有差异。说明阴影提供的词边界对词间词和词内词的预视加工无影响, 支持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模型, 即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252.
邵意如  周楚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564-1573
事件切割指的是人们将连续的外界信息析解成若干个有意义且互相关联的事件的过程, 实验室中通常使用事件切割任务对其进行研究。事件切割既包含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 也有自上而下加工的成分。事件切割活动对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知觉事件、回忆事件的能力被认为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解释事件切割加工过程和特征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情境模型、事件切割理论和事件视界模型。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事件记忆在不同测试类型上的差异, 并关注事件切割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253.
农户经济理论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杭生  汪雁 《学海》2005,(3):66-75
本文在对五大著名的农户经济理论简述的基础上,从“理论逻辑”和“理论边界”两方面对各种理论在方法论和理论假设的适用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述评;文章指出,要对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客观全面的研究,应采取“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互构论”视角,联系中国农村社会现实结构,综合性地运用各种农户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54.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以下便是几位美国成功人士在走出校门踏入职场时,其父母或同事送给他们的忠告和建议。这些忠告和建议虽然听起来朴实无华,但却令他们终身难忘,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255.
面向读者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作模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林 《现代哲学》2005,31(1):1-10
哲学写作具有不向大众诉说、把公开的esotericism说辞与隐微的esotericism说辞结合起来、启蒙和改造民众等多种模式。启蒙以来日益得以伸张的面向大众的写作模式因为大众社会的产生和大众人的成批出现而受到反思。马克思的写作模式是不面向一般民众的.其学术写作更是坚持了很强的专业性。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作应该放弃诸多的无对象写作,多作有对象的学术写作。  相似文献   
256.
周代的“敬德保民”思想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经济伦理思想内涵:一、“无逸”的劳动伦理观和“孝养父母”的生产观;二、反对“独专于利”,主张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三、在生活方式上,主张“恭俭惟德”的消费观。这些思想具有德性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57.
李素洁  邓子美 《法音》2023,(5):17-27
巨赞法师是无锡江阴人,当代佛教高僧、著名学者。法师少年熟读四书五经,出家后至支那内学院依欧阳竟无修学,几年间广读佛教大小乘经论,写下几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佛学都具有极高的造诣。巨赞法师在培养僧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还曾受聘于无锡国专任教,是近代佛教史上少有的僧人教授。  相似文献   
258.
中世纪早期爱尔兰基督教哲学家约翰·司格脱·爱留根那(约公元800-877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将希腊神秘主义作家如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的作品翻译成拉丁文,而且还在于他在其巨著《自然的分类》中所构建的一个包括上帝与自然的宇宙论。爱留根那将神圣自然视为超越于所有存有与非存有的"无"。"创造"被视为这种超越的无以存有的形式的自我显现。爱留根那将人的心灵也看作是避免所有限制与定义的无的形式。其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包括埃克哈特大师在内的中世纪晚期的神秘主义者。爱留根那的思想早已被用以与佛教相比较,而我将通过本文来探寻这种比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59.
《学海》2016,(4):82-88
本文以东北J市H企业为例,探究单位制变迁过程中集体情感疏离问题。通过国企变迁三阶段的调查研究发现,疏离原因有三:其一,在公私合一向公私分化的转换过程中,"公"与"私"的制度规范开始流变,工人处于茫然状态。其二,公私分立向公私多元化变革,代表公权力的管理层权力获得强化的同时,伴随的是工人私权利的弱化,"公"的制度与"私"的个体之间被简化为人与人的关系,公、私内容与形式产生错位与扭曲。其三,在公私分立向公私多元化转换过程中,"公"的制度授予性角色延续,公私沟通理性不足,职业伦理、公共文化认同受阻。本文认为,单位制度变迁背景下,国企形构的公私合一向公私分立、公私多元化转换过程中,员工处于"无意义"状态、情感疏离之中。理想的公私分化、公私多元与公私互构实为契约精神、契约法定关系建构的开始,它容括职业道德伦理与行动法则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260.
本文论述了圣经的禁像传统及其被中国开封犹太人与太平天国基督徒所挪用的特殊议题.论文呈现了希伯来圣经的禁像传统,分析了开封犹太人对这一传统的坚持,并能同本地人和平相处的现实,指出太平天国如何以极端的方式在中国形成了一个破坏神像的基督教革命派.通过探讨这两个群体对"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这一诫命的诠释与实践,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传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何等重要.这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的宗教冲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