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3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玄学典故"将无同"在《晋书》和《世说新语》中均有载录,文本差异颇多,学界普遍认为这只是一事异辞,主旨无甚差别,该看法值得商榷。两则典故的思想诠释各具宗旨,代表了不同玄学流别。《晋书》展现其本旨,王戎以"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申明儒道旨"异",阮瞻继以"将无同"阐发二者可各安其异、互不否定而庶几乎同的复合含义,其义理与向秀《逍遥义》一脉相承,延续了竹林思想以名教异于自然的一贯立场。《世说新语》的记载源自《卫玠别传》,故事经重构创作,转以"同"为根本要旨,阐发"三语掾"所涉玄理,构成别诠,反映了东晋玄学接续王弼哲学统绪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82.
十方堂     
本文介绍了藏传佛教寺庙十方堂的建筑、塑像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83.
如果人们在近代中国哲学思想的脉络中读解近现代中国佛教思想史,则近现代中 国佛教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近代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近代中国佛教思想活动 的解释和理解作方法论的省察,对于广义的中国哲学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思索的意义。本 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研究近代佛教尤其是欧阳竟无先生佛教思想的经验,对此作了认真的探索。文 章将近现代佛教学者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理解范型概括为三个类型:即欧阳竟无的范型,陈寅 恪的范型及牟宗三的范型,作者在对以上三个范型所作批判省察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一个“面向 中国佛教思想创造自身”的新理解范型。  相似文献   
184.
各位教友,今天是我们普世教会欢度圣母玛利亚始胎无染原罪的庆典,这是令我们欢欣鼓舞的日子.虽然无染原罪的恩典是属玛利亚个人的,但我们众人同样分享着这份恩宠,因为无染原罪的玛利亚给我们带来了基督的救恩,使我们藉着基督,通过洗礼,挣脱原罪的束缚,而成为天主的子民.在此将临期内,我们庆祝这一盛典,意义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显著.早在第八、第九世纪,东西方教会就开始庆祝这一瞻礼,而教宗克肋孟十一世,在1708年将这个瞻礼通令普世教会庆祝,教宗庇护九世,在1850年12月8日将圣母无原始胎定为信德道理.真所谓人类因一个女子的背命而趋于死亡;…  相似文献   
185.
叶少勇 《世界哲学》2016,(2):150-159
本文抛开后世中观论师的理论阐释,基于龙树的《中论颂》等著作考察其所批判的自性的含义,进而明确无自性而空的意义。以认识论怀疑主义为前提,龙树指出一切概念都同时含示着固定不变的存在主体及其必须参与的变化和观待,从而导致自相矛盾而不能有所指向。其语境中的自性即是概念的预设指示对象。由此龙树主张众生的一切概念皆无所指对象,也就是一切唯是空名而无自性,这一意义的空即是所知世界的彻底不存在,与后世论师所主张的缘起有自性空有方向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6.
开店搞经营,就要会折腾,并善于折腾,即使在生意特别好的情况下,也要主动折腾一下。那么,什么叫折腾呢?通常来讲,折腾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指没事找事,翻来倒去,改来改去……总之,就是重复做一些无意义、不必要的事情。但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折腾一词却是好的一面,是一种进取、一种创新、一种变革,是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87.
历代不乏书家借助禅宗的理念来阐述书法的无心之境,这一方面是因为禅宗对于无心之境有独到而善巧的阐发,另外也是因为禅宗本身吸收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关于无心境界的诸多论述。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禅宗视角的审视,能深入地探讨古典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并藉此纠正仅从外在形式的角度来理解古典书法的偏向。  相似文献   
188.
马一浮是20世纪中国的一代儒宗.他一生始终以六艺之学统摄一切学术,以发明自性为为学宗旨,完全漠视20世纪以来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问题意识来整理、阐释中国传统学问的学术主流,笃守读书穷理、悟证笃行的为学方式,批评时人为学是徇物外求、舍本逐末,并讲学著述、兴办书院,培育圣贤种子,以传承六艺之学.他迥异时伦的学术取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9.
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需把握好对内、对外两个方面的关系。首先,修行就是修心,是在我们内心努力;同时,修行也离不开外在的条件,必须依靠师友,才能走得上去。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内心的修持,  相似文献   
190.
"有法"与"无法"论就是<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很重要的一对概念,并且贯穿于石涛一生绘画美学思想的始终.石涛认为绘画有规律、法则,但并没有绝对不变的规律、法则.规律和法则都是不变与变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有与无的统一、大与小的统一."无法而法"论来自哲学变化论,是变化论在绘画法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