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论》和《顺正理论》,分别是中观派与说一切有部的代表作。两派都认为,佛所说的因缘观是非一非异、非生非灭的。基于这样的因缘观,中观派认为一切法本性是空的,而有部却认为一切法是实有的。而两者差异的根本,在于是否认为生相是实有的。在《顺正理论》看来,生相是在外缘摄助下启动的“无障胜因”,它是果法的直接内因。它推动果法从未来世进入现在世,从而成为与原有外缘相分离的缘已生法,即外缘与果法有“非一”的关系。但从没有外缘果法不能产生的角度来说,两者有“非异”的关系。相反,由于中观派不承认作为中间环节的生相实有,所以因与果是直接的相互系属的关系。由于系属故相待,所以因果本性皆空。但与《顺正理论》比较后可知,《中论》实际上只指出了因果的一、异关系不能成立,却没有进一步很好地解决因与果的非一、非异关系,所以才对因缘法作了本性是空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2.
南山寺诗歌     
南山寺诗歌史韵雯万圣佑国寺明·镇澄白社翠巅头,登临思转幽。风烟千幛暮,钟磬一林幽。清写藤萝月,寒生薜荔秋。虚堂无一物,坐看大云流。护国寺明·镇澄探奇来古寺,触目动幽怀,路绕万松曲,门迎一水开。丹墀迷蔓草,画壁没青苫。不见谈经者,空堂云自来。游南山寺二...  相似文献   
63.
耳边风话说耳边风,恼的是吹风之人吧。风入体,得风寒,怎受得起呢?假使,有人恶语中伤你,该不该生气?那人的目的就是想激怒你,打乱你生活的步伐。若肯把它当做一缕风吹过,就像铁棍撞上了棉花,打不疼,还会栽个大跟头。假使,听到某些认识的或不  相似文献   
64.
净土的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是与人们对它的信与不信相联系的。因为人们以信乐为基,而行愿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感受到净土的存在。否则,人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过,更没有修行过,人们当然就领略不到净土的庄严和净土的存在。因为,即使它存在,那也只是诸佛的存在,同人们自己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为那毕竟不是人们自己的净土。  相似文献   
65.
漫画真谛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5,(3):34-35
主持寄语 从最早应王志远之约,到今天,主持《漫画真谛》转眼已整三年了!三年来编了十五、六个小故事。承后素兄支诗,精心作画,使本专栏得以按时与读者见面,我一直很感谢他的。 因为运用的是漫画形式,我常受到有些高深的学者的非议,认为“太俗”、“不深刻”。为此,我也曾有放弃此栏主持之念。 说实在的,从佛经中选取内容编成小故事,并非省心之事,出了力又被认为“浅薄”,心里自然不很痛快。这种不痛快的心理虽然为时不久,但仍证明我实在是很浮浅的凡夫,心海不静,稍有风吹,便起波浪。 释迦牟尼佛对婆罗门与首陀罗均无分别之心。因为众生需要。他常选用印度民间的故事传说来弘法。 我所以产生放弃之意,不能归咎于别人,问题还在我心。心中毒龙出现,还得自己制伏,“安禅制毒龙”,经过反思,我将把这专栏稿得更好。  相似文献   
66.
吴明 《佛教文化》1995,(2):22-24
前面讲过如来禅的四禅八定的初禅,有人提出如何实修的问题。这就是我现在要讲的“数息观”。“数息观”与“不净观”为佛法修定的“二甘露门”。出家人宜偏重于修“不净观”,在家人则宜偏重于修“数息观”。本来“数息”是“六妙门”中“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净息、还息”六个修息妙门之一,而且是首要之一,它既有显教的修法——显教六妙门,  相似文献   
67.
支遁般若思想包涵般若空智与即色空。《大小品对比要钞序》论及般若智的"无"不同于道家玄学之有无相对的"无",而是超越有无相对而自成其无的"无"。般若空智是超越一切世俗智的最高智慧,是证道成佛断灭死生的要津,契证般若智的至人之心寂然不动而感通众生。考察吉藏的相关论述,对比支遁即色义文献与僧肇《不真空论》对于即色宗的批评,可以判定僧肇所破之即色宗非支遁即色义。支遁即色义有三层逻辑严密的意涵:为即色空提出原因、根据,严格确定即色空是何种意义上的空,即色空区分于断灭空和恶趣空。支遁先于僧肇解入般若空义。  相似文献   
68.
孟懿子问孝,孔子答以"无违",那么"无违"所针对的,从逻辑上看只能是父母,因而所谓"无违乎礼"、"不背于理"两说不能成立。"每事须从,无所违逆"的愚孝解读与孔子的一贯主张相抵牾,因而亦不可取。"无违"的正确解释当是"不违其志"。在孔子看来,孟懿子如能谨记其父孟僖子的嘱告,实现后者寄予他的学礼有成的期望,便是孝。关于"执鞭之士",持鞭驾车的人和市场守门人两说均不正确,它应是条狼氏的代称,条狼氏即为天子诸侯担任开道警戒任务的低级别官吏。  相似文献   
69.
梅叶     
刚上大学时,经常到校园的东北角去散步。那里有一片树林一条清粼粼的小河。河岸边有一棵梅树,我总少不了从它的身旁经过。初见那棵树,我以为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样子平淡无奇。秋天里,那棵树无花无果叶子青里有黄,黄中带青,既不像枫叶那般地火红,也不似香樟树的叶片那样地翠绿,倒是早早现出了衰败的气息。以至于我不愿意多看它几眼。  相似文献   
70.
巴人 《天风》1994,(2):37-38
《天风》对败坏教会性质的现象进行揭露已有一段时间了!这次我们再发表两篇文章,是论到腐败之事产生的原因。尽管文章有些语气较为尖锐。但良药苦口,动机是出于对主的教会的爱,也是对传道人的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都静心读读这些文章。最近的全国基督教会议提出要加强自身建设,自身的问题,包括各种腐败、世俗作风,都是不能使教会得到建立的,最终是遭致审判的。求主怜悯,使教会脱去一切的污秽。请听主的话语:“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启3:1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