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宗教伦理的神圣性来源于宗教自身的神圣性,宗教伦理的合理性根源于宗教世界观的合理性,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传统宗教自身丧失了对政治、经济乃至日常生活的社会法权,并日益趋于多元化和私人化,这样一来,宗教伦理的社会整合功能也面临了危机.而在当代中国,由于对意识形态所作的统一宣传教育,社会伦理状况则更为特殊,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伦理既面临着丧失作用力的危机,也面对着以新模式发挥作用的机遇.  相似文献   
262.
秋实 《科学与无神论》2008,(3):41-42,40
女儿:中国地质大学大一学生 妈妈: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 女儿:妈妈,我的辅导员向我介绍了一本书《心灵的自救》(peace in mind)。据说它在美国畅销了50多年。现在国内也很热销。我觉得它特别符合我的想法,好像它解决了我好多关于人生、对社会的看法问题。所以我想让它成为手边书,能经常参照着做。  相似文献   
263.
作者欧黑尔是“让美国人停下脚步,审视他们价值观的无神论者”。本书陈述了她的无神论不但是消极的,否认神、灵魂和天堂地狱等宗教主要元素的真实性,而且是积极的,展示一种非宗教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创造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她的无神论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她为唯物主义者辩诬,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以其主张政教分离的观念鲜明而坚定,曾推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在公立学校里限制宗教活动,因此也受到种种诅咒。  相似文献   
264.
宗教是趋向于消亡的,但这种消亡不是强制消亡的政府行为,而是“自行消灭”;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宗教的消亡条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并不重合,因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之后,可能在很长的时期之内依然会存在宗教,宗教消亡过程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具有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2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无神论思想包含在这些内容之中并起到重要作用。国强民富离不开科学技术,无神论是科学技术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起点;民主而不是神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是无神论思想的根本体现;无神论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文明成果;一个无神论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是真实而长久的和谐。  相似文献   
266.
根据国际社会调查署的调查数据,作者指出,在近现代社会,与不断发展的世俗化潮流相比,宗教出现不断衰落之势。尽管宗教还保留着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全球很多地区出现了宗教复兴的潮流,但是,对于上帝的虔信和崇拜,已经在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近乎土崩瓦解。同时,无神论社区正在不断扩展,而且日益强大。作者指出,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对宗教信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对于进化论的理解程度和宗教信仰以及实践程度呈负相关。发达国家中最世俗化的国家——日本对于进化论的理解最为深刻和普遍。而在有神论盛行的美国。对于进化论的理解程度是这些国家中最低的。无神论著名的预言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导致超自然主义的衰退。  相似文献   
267.
今天是本刊创刊十周年的日子。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来纪念杂志的创办者、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任继愈先生。  相似文献   
268.
科学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与宗教对立的,但是在某些场合又与宗教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在探索宇宙的无限奥秘、物质运动的绝对规律以及科学家对大自然的壮美表达无比赞叹的情怀方面,上帝作为宇宙的“逻格斯”以及宗教作为人类情感的“终极关怀”都一定程度地反映在人类的科学事业和科学家的个人情感中。所以,具有科学家和传教士双重身份的德日进  相似文献   
269.
一、明确科学和宗教的涵义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历来是一个重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讨论之所以分歧很大,首先在于参与讨论的主体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着差异;其次,对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这些基本概念认识上和使用上也不统一。如果参与讨论者在这两个基本问题上达不成共识,讨论引发的根本分歧是不可能弥合的。在无神论学会的会议上讨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应该说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大家基本上趋于一致。但同时也要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加以科学界定,尽可能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0.
中国的上古文献中渗透着"天有意志"的思想,有学者据此认为中国曾经存在类似希伯来式的上帝信仰,并希望由此能把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但笔者把轴心时期《希伯来圣经》的"耶和华"形象和道家原初经典《老子》中的"天"的概念相对比,并从汉代道教正式形成时的经典《太平经》入手解读"皇天"的概念,发现《老子》中的"天"和《太平经》中的"皇天"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道教时期"天"有表现出相对明显的人格化属性,但它依然无法违背自然之道来创世或影响"道本体"。这与《希伯来圣经》中耶和华介入历史创世、创造奇迹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中国古代的"道"与"天"及相关的概念不是希伯来式的信仰对象,其本身是非人格化的,具有无神论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