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已经被许多人接受并成为信仰,它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当代价值通过效应得到充分彰显。文章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对当代宗教的影响。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将进一步积极回应新时代政治、文化、道德发展的迫切要求,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2.
中国无神论思想史中保存了当官戒巫理论的中国古代官德一种反巫传统。宋人吕本中《官箴》正式提倡:“当官者,凡异色人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以清心省事为本。”当官者为政,坚决不信巫、不尚巫、不师巫,坚决不与巫接触。明人吕坤《治道》明确提出:“禁邪  相似文献   
243.
以人为本派认为对董仲舒的“天”无需敬畏,要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开发自然,造福人类,这是符合无神论科学观的《科学与无神论》今年第二期,发表张明星《敬畏与否之争》一文,文中谈到近一时期,笃信“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和认为“无须敬畏大自然”的一派人士互相争执,言辞很激烈,都有意无意地指责对方是“伪科学”而自己是代表真正的科学,叫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该文作者建议:两派论争前是不是先弄清概念更有意义一些?该文作者将敬畏与否两派的观点概括为:前者是“热爱自然派”;后者是“以人为本派”。我认为两派既然是势不两立,那么主张热…  相似文献   
244.
无神论,无论在中国或外国,都有两个来源, 一个来自于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另一个来自于普通的老百姓。这两种无神论,是互相补充、汇合一起的。有一部分谚语,就是民间无神论的精彩表述。这里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出来,并略作解释,以供朋友们分享或参考。吓死信鬼的,淹死会水的我听说过有被吓死的人,这种人勿容说是信鬼神的。一般地说,信鬼迷神者的神经比较脆弱,经不起天灾人祸及其他重大挫折,而失魂落魄的。鬼神成了这种人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最后为无形的“鬼神”所伤害。这叫自己吓自己,是非常可笑而又值得同情的。  相似文献   
245.
国内“宗教学界”对西方宗教的兴旺颇多张扬,对基督教神学尤其是情有独钟,以至在国人中制造出一种假象,似乎西方文明,包括科学与民主,都是由宗教滋养出来的,至今仍然炽热,统治着一切。这不仅篡改了西方全部近代史,也严重扭曲了当前的西方现实。  相似文献   
246.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的论述,追述了宗教观念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总地位,宗教观念演变在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信仰宗教的总效果。宗教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古代社会的总理论,指导着国家和社会生活,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皮壳;宗教观念的演变就是人类思想皮壳的蜕变,反映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人类信仰宗教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原始宗教、国家宗教还是世界宗教,总体上并没有满足人类的需求也没有改变人类的总体状况,只有摆脱神祇思想的束缚,诉诸人类自身的创造力,人类才创造出了巨大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47.
248.
249.
《科学与无神论》2021,(4):58-62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蕴含着丰富的反渗透指向。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团结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共同抵御境外势力渗透,有利于增强广大群众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能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反渗透指向,体现在依法抵御非法传教,依法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反渗透指向,体现在我国宗教在坚持该原则的实践中抵御渗透的成效,体现在宗教交往过程中坚持该原则对渗透风险的抵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反渗透指向,体现在"导"的方式为科学反渗透提供方法论,"两个维护""两个拥护"筑牢了抵御渗透的思想屏障。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