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家屋之祷     
愿罪恶不要侵入这门户,厄运也不窥伺这些小窗,风的怒号,雨的狂暴,也不袭击我的茅屋。  相似文献   
192.
在改革开放之初,对于伦理学基本问题曾有过热烈的讨论。在前人所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个人生存于社会,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同样,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现实意义的个人。个人有着自己的生存权利与利益,同样,社会也有着自己的结构与利益。个人与社会从来就是伦理思考的两极。相对于个人,社会又可区分为他者与社会整体这样两个层次。儒家和基督教伦理,是从他者的角度,从仁爱或爱人来达到社会或人类之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从社会共同体维度进行论证,强调社会整体正义或社会共同体的善的至上性。霍布斯与曼德维尔则从个人维度为个人的存在与幸福进行论证。卢梭则将自爱与博爱和人类之爱贯通起来思考,提出自爱为前提,而同情心是从自爱到博爱(仁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3.
陈赟 《现代哲学》2020,(2):115-123
对《庄子》自由思想的主观化解释取向,表现为解除自由与天理所表达的客观秩序的关联,通过去政治化方式达到对自由的审美化、境界化、心理化处理。这一解释取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充分理解《庄子》的自由思想,必须重视对《庄子》自由思想最核心的“天地之正”,后者关联着天道的视域。“天地之正”与“六气之辩”具有一定的张力,前者表现为万物各自遵循自身本性而呈现的自然秩序,而后者可以理解为这一秩序的某种偏离或变异。自由与“天地之正”的关联在于,它来自天道的自然秩序中的深层被动给予性,又以存在者自己的存在参与并承担这种给予性,完成这种给予性,也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自然”。  相似文献   
194.
"人禽之辨"的问题标示着儒家对人的独特理解.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很幽微,不易区别也.此幽微难辨处即在于,虽然较之禽兽,人的情感直觉中具有"是非之心"的价值自觉反思力,但一个现实中的人是否真的拥有对此价值自觉能力的自觉,是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非沦于禽兽,则是有待于"由仁义行"的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95.
林岫 《法音》2007,(11):19-26
岁至清明谷雨,每每易生感时怀旧之情。自庚辰小满(2000年5月21日)赵朴初逝后,例常的春去夏来,因为缅怀朴老,更增添了不少"槐序复新,故人难旧"之思。朴老不仅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研究佛学文化的学者,而且是蜚声海内外的诗书大家。尽管他生前从不以书家自居,但在当代中国书法史上,德高望重、  相似文献   
196.
陈兵 《法音》2007,(12):4-11
诸法无我,为佛法三法印的核心,此所谓无我,应为真俗两大方面的统一。就真谛言,无我之"无"所否定的,是众生误认的即五蕴、五蕴中、五蕴外常一自宰之"实我",此实我非有;就俗谛言,假我非无,此  相似文献   
197.
邢文 《周易研究》2022,(3):29-35
在中国古代之数的基本体系中,一、三、五、七之数实为易数的不同表现。《乾凿度》所记一、七、九,可藉谢尔宾斯基三角形观其分形数理,见“混沌”为一,“崩裂”为七、为九的“混沌—崩裂”分形之数。九宫数与“三”“五”关联密切,而“文王演《易》”很可能是潜心推演九宫数及其中数“五”。深究“三”“五”之数理,可以定天下之象、见天下之吉凶。复卦“七日来复”、震卦“七日得”、《庄子》“七日”“七窍”之“七”均与“混沌—崩裂”之数直接相关。震作为“七”的分形之数的集合,兼具“混沌—崩裂”之数理与象义。在东西方哲学与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国数理哲学之“历史”,“推动”并“接续—推动”着人类“哲学”与“科学”的“历史”与“自由”。  相似文献   
198.
199.
200.
一从反思和批判中发现问题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带着深沉反思和厚重智慧在薄暮降临的黄昏时分悄然起飞的"密纳瓦的猫头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