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贾喆  毛伟宾  朱永泽 《心理科学》2014,37(4):840-844
本研究使用消极情绪视频片段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词表法定向遗忘范式,用2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内容与自我关联性对负性情绪要义和细节记忆的定向遗忘及其权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内容关联性对定向遗忘几乎没有影响,在内容关联条件下,遗忘提示只增加了要义记忆没有增加细节记忆;(2)自我关联性对定向遗忘产生了影响,自我关联条件下出现了定向遗忘,而自我无关条件下定向遗忘消失;(3) 关联性对细节和要义记忆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要义-细节权衡。  相似文献   
22.
吴恩平 《天风》2008,(10):14-16
这段经文谈论到了乌利亚的事。乌利亚这个人实在难能可贵,虽然我们在讲道时很少讲到他的处世为人和英雄事迹,但圣经却多次提到他的芳名,就是在耶稣基督的家谱里也特别记载了他的大名,而把拔示巴的名字弃之一边。可见,在神的永远计划里,在神奇妙的救赎大功上,乌利亚是一位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虽然在人的眼光看来,乌利亚好像是一个被人所遗忘的人,但在神的眼中,乌利亚的确是一个十分可爱、十分宝贵而了不起的人。  相似文献   
23.
模拟员工招聘过程中的有意遗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隐私信息和非隐私信息为目标信息,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类似字表范式,探讨了模拟员工招聘过程中三种提示条件下的有意遗忘效应。结果发现:①在模拟员工招聘过程中,有意遗忘效应显著,不同的提示会影响决策的结果;②简历上的与工作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对招聘者的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消极影响;③一定的干预手段可以部分消除个人隐私信息对聘用决策的消极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24.
创伤是指灾难性或创伤性事件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不仅指身体受伤害,还包括心理伤害。创伤因素引发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理阴影会形成创伤心理,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了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创伤心理及其形成的根源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最后根据心理学最新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干预建议,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两个实验采用语音材料考察了词表表达方式下听觉通道的定向遗忘效应以及相应的机制。实验一中,采用2(组别)×2(词表)混合实验设计获得了听觉通道的定向遗忘效应,但是较为模糊,部分数据显示可能是额外的被试个体差异导致的;实验二中,采用2(性别)×2(词表)×2(条件)×2(科系)混合实验设计,严格控制了被试个体差异等因素,获得了较清晰的定向遗忘效应,且支持提取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26.
有意遗忘效应是指要求记忆与遗忘的材料间回忆率的差异。在有意遗忘效应的各种理论解释中,选择性复述和提取抑制理论是最有争议性的两种理论,它们都无法解释全部的有意遗忘效应。文章着重介绍了工作记忆领域中的定向遗忘效应的研究,讨论了在有限的资源中,注意抑制与有意遗忘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李琦  赵迪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07,30(5):1061-1064
本文采用字表方式,从高低词频和新旧效应角度,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的存在性及其机制问题。结果发现:(1)低频词在两种测验中都存在定向遗忘效应,而高频词仅存在于外显测验中。(2)两种测验中都存在指示记住的新旧效应,而外显测验中不存在指示忘记的新旧效应。由此推断,测验间在没有"意识和无意识"相互污染的理想情况下,只有外显测验可获得定向遗忘效应;定向遗忘的机制可能是选择性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28.
在数字社会里,由于监控呈现全方位、无死角性和非遗忘性的特点,使得舆论围观在体量和程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舆论围观所蕴含着的道德力度也获得了极大提升,从而给被围观者造成特别大的压力。这样必然导致舆论伦理的研究出现重大的方向性转折。过去舆论伦理的重点是如何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加大舆论围观的道德压力,从而有效提升被监督者的道德自觉。而在数字社会的今天,由于智能监控的强化,每个人都几乎成为透明人而被完全打回到熟人社会,舆论的道德围观早已不再成为必须特别重视的问题,恰恰相反,当今的舆论伦理需要把更多的研究精力聚焦于如何在正当的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公民脆弱的匿名权与被遗忘的权利,从而防御来自国家机构、强力集团以及权势个人可能施加的对民众身心自由的无端侵害。  相似文献   
29.
王婷  胡媛艳  何华敏 《心理科学》2012,35(5):1060-1064
通过探讨工作记忆负荷对无意注意的影响,考察工作记忆的认知控制功能对选择性注意的作用机制。为了避免工作记忆和选择注意的目标或者干扰子之间的知觉注意资源的竞争,采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空间位置辨别任务,同时视觉干扰刺激采用被试无法识别的韩语。结果发现,在高负荷条件下,干扰效应显著;而在低和中负荷条件下,没有观察到干扰效应。说明在高负荷条件下,被试没有额外的资源来抑制干扰加工,从而出现了显著的干扰效应。由此,本研究支持负荷理论的观点:工作记忆在选择性注意中执行认知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0.
有意遗忘是一种探讨个体抑制能力发展的新的记忆研究的实验范式。本研究以单字为实验材料,被试为小学二、四、六年级共90名学生,每个年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好和差分别选取15人。实验结果为:1、小学生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能力是发展的;2、小学生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能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各年级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抑制能力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抑制能力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