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7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无论从营养学、养生学还是修行的角度看,一日三餐以八至九成饱为好,也就是让肠留点空,不要全部填满。这样无论看书、工作、休息、参禅、念佛、静坐,都没有负担,没有胀滞的烦恼,人比较舒服,读书能专心,工作有精神,修行易入静。反之,饮食无节制、食而不化,不仅身体难受,导致肠胃疾病,而且会使人的心情烦躁,甚至郁闷不快,坐立不安,实在是得不尝失。  相似文献   
72.
道教与四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它所崇拜的神与中国传统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对星辰的崇拜,其中宇宙天体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神演为青龙,西方七宿神演为白虎,南方七宿神演为朱雀,北方七宿神演为玄武(真武大帝),成为道教崇拜的“四灵”尊神,并为广大道教徒所崇奉。  相似文献   
73.
武华 《佛教文化》1995,(5):14-15
市声喧嚣,独留此一处的幽静! 矮墙迂回,似长长的围绕起来的手臂将满园的春色揽于怀中;将深柳塘和深柳堂揽于怀中;将金陵刻经处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揽于怀中。 雨霁日暮时分,客居南京的我,一种孤云无托东流西荡的漂泊感倏地涌上心头。为遣此愁怀我漫步金陵刻经处。我6月20日从这里离开,何苦8月20日又重来?  相似文献   
74.
石介,生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卒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字守运,号徂徕,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历任郓州、南京(商邱)推官。因丁忧归耕徂徕山下,在家教授《周易》,学者称徂徕先生。后得到富弼、范仲淹等人的荐引,入为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学者从之甚众。为人笃学有志向,乐善疾恶,遇事敢说敢为,曾作《庆历圣德诗》,称颂一时名臣。 石介是宋初的学者、文学家。  相似文献   
75.
上帝的路     
陈美玲 《天风》1995,(2):43-43
“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诗25:12) 站在十字路口而不知道自己该走的是哪一条路,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错误的选择可能带来许多的愁苦,以及光阴的浪费。  相似文献   
76.
希望是一个涉及终极关切的宗教生存论问题。康德在能够知道什么和应该做什么之后,提出可以希望什么,并将这一问题视之为宗教解决的问题,因为出于实践理性要求的至善作为希望的最终目的,由于此生的有限性而引向了不朽和上帝;正是由于人生存在的时间有限性,生死导致的虚无问题更是作为一个生存论的挑战摆在了面前,存在还是不存在将人引向了对于永恒的期待,使希望成为一个终极关切的宗教性话题;正是在对完满至善和生命永恒的希望里,打开了走向无限性的未来可能之路,在这条路上无论是要解答人类存在本身的已是和未是之间的冲突,还是要将超自然的末世期盼化为开启崭新当下的起点,希望都是一种自由而超越的行为。它来自于希望者,即具有自我有限性意识而试图超越之人的自由存在本性。  相似文献   
77.
董国范 《天风》1997,(6):6-6
出击 “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撒上17:45) 基督徒不是完全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也不可像当年的扫罗和百姓一样面对巨人歌利亚劲敌“就惊惶,极其害怕”,忍气吞声而退缩逃跑,又美其言曰:要忍耐到底。 基督徒啊,不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78.
黄幸平 《天风》2012,(6):58-59
认识神,仅仅是个神学主题吗?是属于少数人研究的课题吗?不是!认识神,不应仅仅是供少数人研究的"神学课题",更应当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主题"。正如先知何西阿的劝勉: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参何6:3)。认识神,就是认识神的独一、又真又活、永存不变、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至圣、至善、至纯、无形、无体、无欲、无量、无限、有慈爱、有恩典、有怜悯、有忍耐、有信实、有公义、有威严等。  相似文献   
79.
善与恶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 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忽然内急,只好把一担桃子放在树荫下,自己找地方方便去了。  相似文献   
80.
一般认为,创造世界的上帝是绝对的善,他不可能在世界上创造出恶,那么,世界上存在着恶应该怎么解释呢?奥古斯丁的答案是,恶就是善的匮乏,就是非存在.善是模仿统一的秩序.作者以此为起点,梳理了奥古斯丁的一些思想,包括上帝、绝对真理(Veritas,Truth)、真理(verum,truth)、善、恶、理性、感官、本性、秩序和无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作者也澄清了一些学者对奥古斯丁善恶形而上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