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7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徐梵澄先生以为道之理念,实则乃二原则而已,即人与自然,二原则合之便是这超上之道,也可以称之为天意,表之为世界进程中的合理性(康德)。老子之以正治国与孔子为政以德不异,一反一正,合之为事体之全。执今,乃为理在三时一贯中,且有得道者之承担。明大于智,是在说一精神经验的道理,即静则生明,此明是真理之明,需去私欲而得。本书以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结束,合宜,因其与卷首恒道无殊,实一善生理念的敷陈与流衍。  相似文献   
212.
孟子将善纳入人性论,通过明确人本原的自发的道德倾向,性善成了道德所以可能的基础。在性善观念中,善的含义就是道德善,它是人类共同体秩序和道德的表达,因此道德的含义就是人自然的道德倾向与人类共同善之间的统一。以向善的共同趋向为基础,人类的基本善就是一种实存的价值,公义也因此成为可能。基于此,建立一个善的人间秩序不仅是可欲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13.
施散“索德格”的意义定纪平众位朵斯提,色兰!《古兰经》云:"为主道而施舍财产的人,譬如[一个农夫,播下]一粒谷种,发出七穗,每穗结一百颗谷粒。真主加倍地报酬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宽大的,是全知的"(2:261)。这节经文鼓励人们施舍。我们作为穆民,就要...  相似文献   
214.
《老子道德经注》所谓的"自然"包括两种含义:广义上的"自然"是指人类本性当中所固有的天地之性、"知"和好恶取舍之情等多种能力;狭义上的"自然"用来称谓实现"无"或整体性存在的能力。通过自愿地运用"无"或"以无为用",人类不仅可以成就"上德"和德性,而且也能消除"下德"和仁、义、礼的弊端。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中提出,只有以"上德"与德性为"本",人类才能有效地驾驭"下德"与道德规范所代表的"末"。  相似文献   
215.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在阳明心学框架内,将其"良知"仅仅理解为知善知恶或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会使行为者的道德行为缺少合理动因。而以一种整体性的解读方式,将王阳明的"良知"理解为一个包含道德主体、道德规范和道德能力三个层面含义在内的整体观念,将使得"良知"观念能够为行为者的为善去恶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16.
采英拾贝     
李开盛 《天风》2013,8(8):55-55
做父母最失败的,就是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又希望孩子成龙成风;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既不允许学生插嘴,又希望学生有创新精神;做孩子最失败的,就是既厌恶父母设计的人生,又怕走错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做学生最失败的,就是既不认同老师的某些观点,又怕得不到那毫无意义的分数。  相似文献   
217.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首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分析,比较两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焦虑、恐惧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研究组的焦虑、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使患者愿意接受并配合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18.
对儒学蕴含的宗教精神进行诠释和发扬,是现代新儒家应对时代要求以发展儒学的重要理论视阈。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深入开显儒学的宗教精神,正面阐扬为"即道德即宗教,道德宗教通而一之"的成德之教,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更融会古今、中西,建构起作为哲学之极成与宗教之极成的圆善与圆教说。  相似文献   
219.
《新唯识论》的体用义与熊十力晚年体用义不同,是在批判和吸取佛教体用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对体的生化大用的肯定来自易学,而对宇宙万法诈现幻相的判断则来自于唯识学。在对唯识学二重本体的批评之余,他对佛教的体相用概念作了消化,相用合并以构成翕确之用。而所谓唯识体用割裂之过实际上源于熊十力对欧阳竟无体用观的误解。  相似文献   
220.
徐湘霖 《法音》2012,(2):6-16
"四分说"是关于心识认知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有关"四分"的问题,古来就有四家之说,如安慧仅立自证分,称为一分家;难陀立见、相二分,称为二分家;陈那立见、相、自证三分,称为三分家;护法立见、相、自证、证自证分四分,称为四分家,故有"安难陈护,一二三四"之说。其实,四家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