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7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创造论在赵紫宸的神学思想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索的神学主题。赵紫宸在其所著的《基督教哲学》和《神学四讲》中集中论述了创造论中的"恶的存在"及其原因,赵紫宸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解决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2.
廖钦彬 《现代哲学》2017,(4):106-114
京都学派创始人西田几多郎(Nishida Kitaro,1870-1945)批判欧洲哲学的心物、主客二元论,提出心物、主客未分的"纯粹经验"与"绝对无的场所"论述,为该学派哲学建基。而批判式继承西田哲学的田边元(Tanabe Hajime,1885-1962)于1922-1924年留德期间,从学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两者哲学的批判,成为田边哲学体系形成与转变(从战前的"种的逻辑"到战后的"忏悔道哲学"、"死的哲学")的其中一个参考点。田边在批判胡塞尔的纯粹意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象学(即存在哲学)后,提出异于两者的新哲学形态,即"绝对无即爱"的实践哲学。此种欧洲哲学与日本哲学,特别是现象学与京都学派哲学的交渉史,是审视近现代东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轴。从这种交渉史的视野来阐明田边哲学的形成及发展,不仅能够对目前的田边哲学研究或日本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新方向,而且能为当代现象学研究或对现象学的批判性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和比较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3.
文章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发,探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学术与理论根源.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的解读,提出绝对知识是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黑格尔通过绝对知识开创了一个由"真"统"善"的现代性伦理言路.在此基础上,从当代学术前沿与黑格尔绝对知识本身视角对黑格尔的绝对知识进行了当代批判,提出建立由"善"导"真"的伦理向度、构建和谐伦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4.
儒家论"善"始终围绕着天道人性概念展开,认为符合天道人性的事物才可能是"善"的,反之即为恶,因此,天道人性既是"善"的来源,也是"善"的评价标准.先秦孔孟,以仁释"善",突出"爱人";荀子及汉代儒学家则以"礼"释"善",讲求养人之欲又有所克制;宋明理学家视"天道阴阳"为"善",强调阴阳平衡;明清启蒙思想家释"善"为"中",着重于人欲之各得.这些"善"的内容虽在许多方面彼此存有差异,但始终都以人我和谐目标作为主线一以贯之,反对一方绝对地压倒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5.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年Ⅱ型糖尿病人的记忆损伤特征。研究选取病人和对照各30人,控制年龄(65岁以下。病人组平均53岁,正常组52岁)、教育水平和相关疾病等因素。测试数字符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动作记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4项认知任务。结果发现:(1)病人组数字符号测试显著低于正常组;(2)在支持性条件记忆自由回忆中,病人组在有动作演练的高语义关联和无动作演练的低语义关联项目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分离现象;(3)在线索回忆中,病人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两组数字工作记忆广度、无意义图形再认的成绩无差异。根据SPT(subject—performed task)研究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年Ⅱ型糖尿病人记忆的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未表现出受损,但特异信息加工受到损伤,并可能预测随年龄及病程进行而表现出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186.
作者认为,黑格尔善的无限性的本质就在于自身展开,并且生产出和再生产出自身的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在这方面深受黑格尔的影响,甚至《大纲》的主要基础都是由黑格尔奠定的.但却不能简单地将马克思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黑格尔主义者,马克思的发展或者说贡献在于,将黑格尔的基础运用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去,并特别强调了劳动的社会意义.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资本自身再生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面上看起来与善的无限自身发展过程相类似,却实际上具有恶的无限性的特征,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是具备摧毁自身的力量的.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真正人的自由和社会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7.
曼德威尔的“私恶即公利”具有矛盾性和过渡性。他既肯定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私利对公利的促进 ,私利与公利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在价值评价上又采取了矛盾的形式 ,仍然认为私利是一种“恶” ,不能摆脱或抛弃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伦理体系。曼德威尔的思想 ,为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及其伦理性质的论证提供了准备 ,在对私利或个人利益的伦理评价上 ,他的“私恶即公利”的思想成为由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中间环节。他的这一矛盾的命题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8.
以赛亚·伯林对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的二分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分析自由问题的经典框架,然而,在晚近西方学界,以菲利普·佩迪特为代表的新共和主义者却提出了无支配的自由概念,认为它既区别于无干涉的消极自由和作为自主的积极自由,又比二者更胜一筹,是第三种自由概念。佩迪特对无支配自由的构建受到许多批评,其中最根本的质疑是,与干涉相比,支配是一种规范概念,必须依赖于某种特定的道德立场。因此,建基于这种概念的无支配自由必然是一种规范的自由概念。这意味着它要么是独断论的,缺乏客观的基础;要么必须被还原为无干涉的消极自由,因此丧失自身的独立性。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佩迪特做了大量的澄清与建构,试图用推论性的控制和免于异己的控制来定义无支配自由,他的努力虽然证明无支配自由没有预设任何道德立场,不是一种规范概念,但却无法真正证明它是唯一正确的自由概念,因此,无支配自由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依然面临着独断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9.
马尔谷福音记载:罗马的百夫长站在耶稣十字架的对面,看见耶稣这样断了气,便说:"这人真是天主子!"(15:3)。路加福音报告说:百夫长看见所发生的事,遂光荣天主说:"这人实是无辜的!"(23:47);玛窦福音的对观叙述则是:百夫长和同他一起看守耶稣的人,一见地动和所发生的事,就非常害怕说:"这人真是天主子!"(27:54)。罗马的百夫长在十字架上看到了什么致使他宣告:"这人真是无辜的!""这人真是天主子!"  相似文献   
190.
罗亚玲 《现代哲学》2023,(6):108-116
韦伯、约纳斯和阿佩尔等责任伦理学家不管是将责任伦理视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补充,还是将之视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改造,都预设了后者是缺少责任伦理之维的意念伦理。本文质疑这一预设,试图基于对康德至善思想的考察,表明康德道德哲学思想中包含了责任伦理的思想。本文将先指出责任伦理学主张在承认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在原则应用环节纳入对行动后果的考量,是一种整合义务论伦理学和后果论伦理学的尝试,并呈现了以阿佩尔为代表的典型责任伦理基本论证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康德实践哲学的框架内对其至善思想展开考察,通过对至善所包含的德福一致思想、上帝理念的分析以及对其论证思路的重构,表明至善思想体现了责任伦理的主张,并且康德的论证思路与阿佩尔对责任伦理的论证思路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