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一、导论在五·四以前的十多世纪里,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曾有过四次的正面接触①,但中国的士大夫除了对利玛窦的尊儒敬孔的传教方式给予认同和略有好感以外,天主教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排斥、敌对,且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值得我们应该深思的是:每当天主教和儒家文化相遇时,我们不时发觉有异体排斥的反应,或是正面冲撞。许多学者认为儒家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主,而天主教则是神本思想,二者不可相通相融。我们承认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在枝节上确有歧异之处,但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因为儒家重仁义,天主教则以爱播爱,天主是爱。况且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一切以孝为根本,天主教在论伦理关系的第一条诫命“孝敬父母……”。本文试从儒家文化之“仁”和天主教核心之“爱”作比较,以求二者间有所沟通。  相似文献   
192.
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从“认同“的概念界定及其嬗变出发,介绍了西方研究者在民族认同的发展、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民族认同与文化适应、民族认同与人格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概括了民族认同的一些研究策略.文章最后指出,在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下,民族心理研究,尤其是宏观层面民族认同心理的研究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3.
谁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是谁?海外华人如何自我理解?我们如何理解海外华人?本文旨在运用社会心理分析对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要素构成、表现方式及生成机制进行一个架构式的检讨。文章首先指出,文化认同主要由文化范畴认知、文化自我确认、文化价值承诺和文化价值卷入四个互为关联且相对独立的要素构成;进而文章提出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在社会行为上主要表现为:乐意公开声称自己的华人身份,偏好中华文化的部分相关范畴,积极参与华人社会的公共事务,以文化价值为导向的为人处世,以及关注祖籍地及当代中国的发展;最后文章对影响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建构的若干社会情境因素进行了检讨。  相似文献   
194.
本文讨论了共同体与民主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认为,现代的民主国家要求人民形成关系密切的政治共同体,分享强烈的集体认同.但这种集体认同容易使人排斥那些不能或无法轻易融入这种认同的人.可是,排斥不仅在道德上值得谴责,也违背了人民主权的合法性观念.为了走出这一困境,人们往往对"政治认同"进行重新定义,民族主义、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作者分析了上述方案的不足,并提出,没有哪种方案可以替代营造"共享认同的空间"方案.这意味着,那些想要或必须生活在同一政体下的不同个人和群体,必须针对一个能共同接受的甚至是妥协性的政治认同进行协商、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5.
同性恋认同发展的理论模型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质论取向的阶段模型和社会建构论取向的影响因素模型是早期的同性恋认同发展理论,两者对性倾向是否为人类的本质属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当代发展心理学从生态化理论、毕生发展观、生命历程观出发试图对这两种研究取向进行整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未来的研究应该注意同性恋认同发展多样性的特点,正确理解对外暴露在认同发展中的作用,并把纵向研究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最后,提出了中国同性恋认同的特点和本土化研究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6.
教师人格特征和组织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组织具有一致性或从属于组织的知觉.本研究通过对545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组织认同状况及其与人格变量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以下结论:(1)教师组织认同的总体情况较为理想,组织认同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工龄4-5年左右是组织认同增长的拐点;(2)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能够负向地预测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3)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能够负向地预测其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  相似文献   
197.
群际归因偏好是一种在归因中偏袒内群、贬低外群的现象,是群际偏好在归因中的一种表现.本文首先探讨了其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随后讨论了内群认同强度和群体显著性等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8.
为了考察真实型领导影响员工工作投入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真实型领导行为量表、职业认同量表、情感承诺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308名企业员工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真实型领导通过职业认同、情感承诺和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对员工的工作投入产生影响;(2)职业认同、情感承诺和组织支持感在真实型领导影响员工工作投入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9.
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 其国家认同状况会对消费决策与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甚至塑造未来的社会生活模式.为此,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随机选取中小学生711人, 初步探讨了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基本状况对消费倾向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 中小学生具有积极正面的国家认同.其中, 小学生和初中生国家认同程度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00.
本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感知社会支持对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并基于社会认知模型探讨了道德认同内在化和表征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387名中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感知社会支持显著正向影响道德敏感性,仅道德认同内在化在感知社会支持和道德敏感性间起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拓展了有关道德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增强个体道德敏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