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脓毒症及其治疗策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是各种严重创伤、烧伤、缺氧、再灌注损伤及外科大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现行治疗措施的反思有助于改善其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52.
马斗成 《管子学刊》2004,(4):5-9,42
“刑、德”命题是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近乎永恒的命题。《管子》中有丰富、深刻的刑德思想:《管子》肯定刑在治国施政中的必要性,却大抵主张轻刑;《管子》更重视德,倡导以利民、惠民、养民为内容的德政及以“礼义廉耻”为主要特色的德教。其刑德兼施、先德后刑思想,可谓远绍周、吕,近承管、晏,下启苟、董,在中国古代正统刑德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是重要一环。《管子》刑德思想还打上了齐地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具有浓厚的齐学色彩。  相似文献   
53.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卦象、易数与阴阳合德三方面论述了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源是来自<周易>,与易学思想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谦是君子之德 ,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 ,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 ,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休谟认为 ,正义的起源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有限同情心 ,正义乃是为了弥补自然与人性的这种不足而产生的人为之德 ,正义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划分财产权利的道德规则。本文对休谟的正义观进行了阐述和简要评析 ,并指出了其正义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56.
人生之途就是朝圣之旅。一次次地感动,增强了我们为信仰作证的底蕴。每次朝圣就是一种信仰淘成。更是奔赴天乡的人生缩影。 七月三十一日受三原教区宗怀德主教委派,由苏圣意神父率领三十三人组成的朝圣团,赴山西朝圣。朝圣团一行怀着一种增强信仰,见证福音的心态于当日晚间乘上隆隆地列车,开始了朝圣之旅。飞奔的列车承载着一颗颗期待着净化和圣化的心,大家一路欢歌笑语,不觉间于次日清晨抵达山西太原市。朝圣第一站沙沟堂区的神长教友早已备妥了早餐。会长们又是联系车辆,又是购买车票,安排住宿送上西瓜和饮料。那种热情真可谓亲如一家,体贴入微,尤其是该堂区爱德服务中心张勇老会长,虽已年过七旬,却亲赴车站接送朝圣团,并作全程向导,真实体现了基督博爱的崇高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57.
本文系笔者在为本刊审稿时写给投稿者的一封信。因信中触及了当前《参同契》研究和《参同契》注解的一些问题,拟予刊出,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8.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59.
本文根据佛教僧团主体的民族属性,提出胡族佛教和汉族佛教两个概念,进而构建了汉地佛教史的理论框架:以胡族僧团为主导的"前史"和以汉族僧团为主导的"正史"。在此框架内,考证、审视了属于汉地佛教"前史"范围内汉魏西晋时期都城洛阳的"市"、胡人聚落与佛教的关系,认为可以将该时期的佛教行事大致限定在胡人从事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聚落空间内。  相似文献   
60.
老子是与东夷族群有联系的舜的后代,具有传承华夏族群尧舜禹汤文武爱民立政为目的的、德政文化传统的条件和能力。春秋中晚期周王室王权衰败丧失权威,所以老子对现实不满却又无能为力。《道德经》记载老子崇尚德政的思想主张,但是流露出对时代混乱无能为力的失望。老子是在春秋晚期的秦写出《道德经》,赞赏并且倡导德政,指出德政的举措在于养育人民生活安乐,德政丧失的原因是不爱护民众百姓的生存利益,领导者培养爱护人民的善良高尚的道德才能实行德政,要求品德高尚的领导宽容仁慈厚道不争强好胜,推行德政传统管理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