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4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五行》篇中“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实际是一种双重道德律 ,它与郭店简其它篇目中的“仁内义外”说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这是理解《五行》思想的关键 ;《五行》突出“圣”、“智”之论 ,表现出道德实践中的二元论倾向 ;《五行》前半部分主要谈“形于内”的“德之行” ,后半部分谈“不形于内”的“行” ;《五行》对以后的孟、荀均产生影响 ;根据《五行》的思想和特点 ,将其看作《子思》的作品可能较合适  相似文献   
382.
赤松德赞是吐蕃悉补野世系中的一位杰出的赞普,他对吐蕃的繁荣富强,特别是佛教的传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被藏民爱戴、拥护、尊崇,遂被神化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相似文献   
383.
郑东 《管子学刊》2010,(4):17-20
《管子》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融合了以人为轴心元素的美学概括,是围绕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自身心境的调节为主题的美学阐释。比德是人与自然物所联结而产生的特殊的审美情趣,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固有的寄托方式。德义即君子施德于平民百姓,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施德亲近行为。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先哲对既要生存发展又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美学问题的深层忧思,所以《管子》总是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虚静美是关于人的心境调节的美学理路。《管子》的虚静美肯定人的精神自由与心境的宁静是体道悟道即艺术审美的基础条件。虚静美揭示了艺术审美活动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触及到审美联想等艺术创作问题的本质环节。  相似文献   
384.
天主教倡导"做盐做光、荣主益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作为天主教核心教规的"天主十诫",告诫信徒要爱他人、爱社会,规劝人们要"仁爱、喜乐、平安、忍耐、容忍、良善、厚道、温和、忠信、端庄、节制、贞洁"。这些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是吻合的。践行中国梦,关键是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广大天主教界人士要自觉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385.
《国语》中蕴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其中"德"字共250见,具有多重内涵,大体上可以从"德性""德行""德政"三个层面对其"德"的内涵加以归类。该书记载了许多典型案例,其不遗余力地表彰和强化"德",主要目的是劝诫统治者推行德政来教化民众。该书还涉及礼、敬、忠、信、仁、义、智、勇等具体德目,通过分析这些具体德目,可以看出当时的"周礼"已经难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春秋时期德目繁多,没有出现一个能够统一诸德的德目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然《国语》和《左传》的作者亦尝试以"仁""文"二德来统一诸德,这为孔子"仁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86.
历史上,达斡尔族曾对以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笃信不疑,并由此形成了与此相关的价值观念体系.达斡尔语言的萨满教口碑资料可谓丰富,自成体系,对达斡尔语中有关萨满教语言系统的初步研究似可获得以下认识:1、早期,达斡尔人信奉诸神是为了达到降福与人的目的,其表现了达斡尔先民试图将天地与人类合二为一,彼此"互渗"的实用目的;2、达斡尔族的多神信仰及其各神分工细腻是与达斡尔族文化的特征十分吻合的;3、萨满教以泛灵崇拜为中心的信仰体系被达斡尔人所深深地认同,并形成了深层心理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达斡尔先民根据有限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分类命名来将诸神重新组织或完善为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文化世界,这种具有类比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达斡尔先民实用的理性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387.
缪勒的比较宗教学借助比较语言学进路,试图对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归纳与解释,并赋予宗教研究以独立学科地位.但其方法论中充斥着自然科学的客体化、实在化特征,化约了宗教作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体性本质,将宗教学研究的最终旨归确立为内涵含混的客观真理,宗教学术活动从而成了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性的化约,宗教研究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对立在缪勒的体系中凸显出来.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则倡导"非化约主义",在宗教研究中使宗教近乎其所是的显现自身,"神圣"因素成为宗教最终不可化约的特质和宗教学的学科母体,而体验"神圣"、以宗教性方式生存的"宗教人"则成为宗教活动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388.
吐蕃时代佛经翻译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量的藏汉史料,详细考证了吐蕃时代从松赞干布到热巴坚西藏佛教译经事业的发展轨迹.分析了松赞干布之世虽有佛经译出,但并未流传于世的原因.至于赤德祖赞时期,藏文史料虽记载有汉文佛经的译出,但这实际上是将后世的史实前提了.赤松德赞时期和热巴坚时代是吐蕃译经的高峰,文中不仅叙述其基础概况,而且对参与译经的异域人士如克什米尔的阿年达、突厥人吾比夏等进行了介绍,对热巴坚时代的厘定译语也进行了重点叙述.  相似文献   
389.
历史上的摩尼教在传教语言上的灵活性造成了摩尼教文献的多语种性,进而注定了摩尼教研究的国际性。令人欣喜的是,华人学者在这个国际性的领域中已经做出了足以成一家之言、占一席之地的贡献。在笔者看来,汉语的摩尼教研究大致可以被分别纳入两条路向:一类是探析摩尼教的概念、教义与伦理,一类是沿着中西交通史与民族史的道路考索摩尼教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在最近几年中,汉语摩尼教研究在这两条路向上俱  相似文献   
3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宗教界的核心价值是相通的。宗教界完全可以通过正言、正行、立德、修身,通过开展教风建设、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形成合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安徽省合肥市穆斯林人口近6万,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动穆斯林。凝聚众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