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2007年本人在蒙古族地区国情调研中发现,蒙古族地区偏僻村庄有邪教渗透的情况。而且,利用蒙古族群众笃信佛教为手段。据当地蒙古族群众说:不知从哪里来的人散布谣言,说现在世界的佛主释迦牟尼改变形象了,必须把以前供奉的佛像毁掉,供奉现在的佛(伪耶稣),来保佑他们的全家。不然的话,会全家人被惩罚。因此,有的家庭丈夫信,妻子不信,因而造成很多家庭夫妻不和,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是奥尔特加著作中极少见的一篇较系统地回顾自身思想发展历程的作品。作者叙述了个人核心哲学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交代了其与德国近现代思想(尤其是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和胡塞尔现象学)的关联,对德国自康德至哈特曼的数代哲学名家思想之得失做了颇具个人色彩的独到品评。文章既是对思想之情境性的哲理阐明,又是展现思想之情境性的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143.
<正>朱熹对《大学》所提出的命题"明明德"极为重视,他常教导学生为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进而指出:"为学只在‘明明德’一句"。(朱熹,2002年,第十四册,第433页)他对《大学》"明明德"的诠释,内涵丰富而思想深刻,是他运用先秦儒家学说与宋代理学思想分析和探讨人及其生活世界本质的全面总结。经过朱熹对"明明德"的诠释,这一原本只是普通政治道德的概念,获得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4.
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在战争背景下反思了古希腊城邦政治。他的基本创作目的是传达出参与城邦政治的实践智慧,以演说、事实描述、整体叙事三个主要方式引导读者领会他的政治教喻,而叙事是展示政治智慧的最佳途径。修昔底德之所以使用叙事,则是基于古希腊观看—展示的理论传统。由此,修昔底德使历史成为政治哲学思考的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45.
陈龙 《孔子研究》2012,(4):60-68
慎言是湛若水《格物通》中的重要政治思想之一,集中体现了其在心学思想指导下对王言政令的哲学探讨。透过湛若水对历代德政片断式的阐释,梳理其对言与心、言与行、言与德等的论断,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湛若水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46.
哈萨克族是由古代欧亚草原上众多部落和部族及其后裔经过长期错综复杂的交往和融合形成的。到13世纪初,哈萨克"已形成为一个有共同名称、共同语言、共同地区、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民族意识、民族感情的稳定的共同体"。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哈  相似文献   
147.
朱子继承了程颐偏言仁与专言仁的思想,认为一方面仁是与义礼智并列的德性,另一方面仁又包含了义礼智在内,在前一种情况下,仁是爱之理,在后一种情况下,仁是心之德。朱子所说的心之德首先包含了得之于心的涵义;其次,心之德是兼性情而言的;再次,心之德包含了生意流行的意思在其中。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疏会发现,在仁学问题上,朱子对程颐的继承主要是形式上的,而对程颢的继承往往是内容上的,从哲学气质上来看,朱子的仁学更接近程颢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主要针对简帛《五行》篇中的论述,探讨德的内外之分及内外的关联。《五行》开篇即区分了"德之行"与"行",以此强调了德的内在向度的重要性。该篇还同时指出,"德之行"呈现于内的正是以情感为代表的各种内心活动。而《五行》经、说有关慎独思想的讨论,进一步阐发了德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情感因素被规定为外在行为所以然的依据。《五行》篇强调不能一味地追求德行或仪式的外在形式,同时也并没有排斥或贬低外在的形式,而只是强调不应过度关注外在仪节。  相似文献   
149.
李莉 《中国宗教》2014,(7):40-41
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50.
正憨山德清的《肇论略注》在晚明佛教界多年"物不迁"诤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注既整合各家的注疏,又融入自身的禅观体验,是晚明注释《肇论》的重要论述。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肇论略注》以及憨山涉及"物不迁"义理的其他著述,说明其在诠释"物不迁"义理时所展现的特点。具体说来,憨山"物不迁论"义理的诠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