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国内旅游伦理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旅游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旅游伦理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旅游伦理或旅游道德教育研究和旅游伦理规范或旅游道德建设研究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理论构建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和实践价值贫乏等问题.因此,国内旅游伦理的后继研究应该注重研究的系统化、建制化、跨学科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93.
名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迷失——以先秦诸子旅游开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旅游是以追寻名人踪迹或感受名人文化为目的旅游活动。名人旅游基于"见贤思齐"的大众心理,旅游者通过各种品赏和休闲娱乐方式,深刻体会名人的思想精髓,从而获得启示和教育。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下,名人旅游渐渐迷失了方向,偏离了名人旅游的理想宗旨。文章以春秋战国诸子的旅游开发为例,列举了其中的文化迷失现象,提出了对诸子旅游理性开发的意见。  相似文献   
94.
浅议旅游伦理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对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个“盲区”,表现为只注重对旅游伦理的研究,忽略对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只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忽略对旅游者的伦理教育;只注重旅游活动的道德教化功能,忽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由于这方面的成果不多,因此,对有关旅游伦理教育的对象、特征、实现途径等问题的把握还在探索之中。根据旅游伦理教育对象的不同,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社会公德教育、生态伦理教育、交往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经济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5.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企业的促销方式多重多样。本文试图从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入手,提出了服务人员做好旅游软促销的方法:诱导策略;暗示策略,以便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果,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6.
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白慧 《法音》2006,(2):15-17
近日重温了《唯识三十颂》的梵语原文和玄奘法师的汉语译文,同时也认真选读了《成唯识论》,做了一些研究,自觉有几点新知和收获。特别是对玄奘法师的《唯识三十颂》译文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加深了理解和确认,这在不小程度上使我自己能够澄清和解决有关玄奘法师《唯识三十颂》译文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一、梵语“vij`apti”一词的解释记得不久前有学者对《唯识三十颂》梵本原文中“vij`apti”一词出现在梵本《唯识三十颂》的第2、3、17、25、26、27六个颂里,其中除第2、3两个颂外,其余四个颂的vij`apti(识)是与mqtra(唯)组成一个复合名词“vij…  相似文献   
97.
好言一句     
流沙 《思维与智慧》2006,(11):21-21
一所旅游学校的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问题:“有一个导游,带着许多客人来到瀑布前,众游客兴致很高,高谈阔论,根本听不清导游的安全提醒,导游该怎么办”有同学说:“用手中的扩音机大声说。”  相似文献   
98.
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品和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工艺美术品向来是我国各地旅游纪念品市场中的主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临之即,各地方政府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如何抓住这一巨大商机,开发出能够体现中国人文奥运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将是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9.
刘国强 《中国道教》2003,(4):59-60,62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常常见到洞天、福地之名,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通达上天,神仙主治,众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福地”即谓“得福之地”,多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洞天福地观念形成于东晋以前,早期道经《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十大洞天”、“福地志”。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将天下分为“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洞天福地具体名目则首先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647~735)所编《天地宫府图》,以及后来…  相似文献   
100.
齐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框架重组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伴随着旅游地理理论的出现而产生的。旅游地理理论最早形成于国外,在它被引进到中国来时,旅游资源的概念便出现了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