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论经验质感     
《学海》2021,(1):87-92
社会科学本质上是研究经验的科学。一个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经验质感。经验质感是在长期田野调查中形成的身体本能。田野包括历史的田野和现实的田野。相对来讲,现实的田野因为具备更加丰富密集可得的有效信息,而更有利于训练经验质感。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经验训练所形成的经验质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将田野工作单纯当作研究资料的搜集过程,忽视了田野工作首先应当训练研究者,改变研究者的思维模式,使研究者形成经验质感。只有有了经验质感,研究者才能具备在研究中想事的能力,社会科学研究才可以防止纯粹的概念游戏。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开展以形成研究者经验质感为目的的大量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852.
黄敏 《现代哲学》2017,(1):111-117
弗雷格的概念文字是他旨在为算术提供基础而设计的一种逻辑系统,就他的逻辑主义数学哲学计划而言,这种逻辑系统应当表现了具备最高程度确实性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笛卡尔式的怀疑论方法来考察这个系统,看为了达到这种确实性,概念文字应当具备何种特性。这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论证,从其构造的基本原则来看,概念文字确实有能力通过怀疑论方法的测试。通过这样的论证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在知识论上有足够抱负的逻辑系统应该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853.
刘顺 《哲学动态》2023,(2):23-34
慈善的性质和底色本质上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资本逻辑的支配下,资本主义慈善的动机和行为主要基于利益的交换。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慈善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揭示了其三重悖论:经济悖论体现为后置的分配正义与前端的生产非正义之间的矛盾;政治悖论体现为慈善资本主义与资本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悖论体现为慈善的博爱精神与资本的逐利本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慈善是对慈善的异化,唯有从“资本为王的伪善”走向“人民至上的真善”,才能实现对“慈善悖论”的本质性超越。这对于识别资本逻辑下的慈善话语陷阱、建构社会主义慈善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镜鉴价值和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854.
书讯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王杰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本书由王杰教授主编。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了《国学大讲堂》书名,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担任顾问,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及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分别为本书作序,  相似文献   
855.
明末西方传教士出于抬高西方宗教、传播宗教福音的政治考量,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西方演绎逻辑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在明末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这其中,尤以利玛窦推动译介的<几何原本>及傅汎际推动译介的<名理探>最为知名.这其中,自然也毫无例外地带有浓厚的为宗教传道先行的色彩.但也在客观上帮助了中国人了解西方演绎逻辑的思想,带动了其后国内学界对挖掘本土以名辩学为基础的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856.
张再林 《学海》2008,(1):45-54
如果说在西方哲学中,以福柯为代表的系谱学理论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的话,那么在中国哲学中,该理论早就似曾相识地体现在其古老的周易史观之中.所不同的是,由于向身体、两性以及两性结合的家族的彻底回归,这不仅使周易史观深得系谱学所固有的"家系学"的精髓,而且也使周易史观在以家的分析为历史的分析的原型的同时,以生命本身的对话为归,既坚持历史的结构又坚持历史的建构,从根本上消解了历史理论中所难以克服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同一与差异、常与变等二元对立.因此,严格地讲,不是福柯的历史哲学而是中国古老的周易史观才能使我们真正告别历史哲学中独白式的思维模式,才意味着一种名副其实的系谱学的历史方法论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857.
早在公元6000多年前,中国先人就创造了以爻卦为命题形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体系的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此后,又给出了爻辞和卦辞的语义解释系统。后来,又给出了《易经》的语义和语用解释系统。它自古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的传统逻辑、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互补结构整体思想的形式结构和推理有效式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数理辩证逻辑,是以易经逻辑为其辩证逻辑基础的,它又是易经逻辑的一致性扩大系统。它为实现易经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代逻辑形式化方法。本文给出的易经逻辑形式公理系统DPA++就是其现代化形式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858.
杨武金 《哲学研究》2023,(3):79-86+127
中国古代典籍中究竟有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这是中国逻辑史和悖论研究领域中,学者们一直热衷讨论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最为重要的代表性典籍,《墨经》讨论了言尽誖、非诽、学无益、知知之否之足用、仁义之为内外等悖论。本文通过准确考察这五个悖论的含义和基本来源,初步认定它们多来自儒家或道家的主张。墨家对这五个悖论形成了或语义或语用角度的理解,并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作了消解。通过分析悖论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墨家所提炼和消解的这些悖论在本质上是逻辑矛盾,而儒家或道家所主张的论题则属于辩证矛盾,属于某种严格意义上的非逻辑悖论,即渗透了独特思想文化内涵的哲学悖论或科学文化悖论。区分两种不同悖论,或许更有助于把握墨家和先秦儒家、道家各自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859.
在中国语境中,公德概念是宏观国家之德和微观公民之德的有机统一,立足于实践以国家之德"引渡"公众之德是实现两者统一的逻辑路径。宏观公德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微观公德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两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一体""分化发展""有机统一"三个发展阶段,公德的内容由强调"齐一性"向注重"层次性"转变。真正落实公德两层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是未来中国语境中公德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中国公德建设方案形成的关键之笔。  相似文献   
860.
编者导语     
<正>现代逻辑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自从弗雷格、皮尔士等创立以来,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数理逻辑黄金时代"和70年代的"哲学逻辑黄金时代"。逻辑也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概念。20世纪前30年间,我们大致可以说逻辑就是类型论;一阶逻辑成为大写的逻辑(the logic)则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