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城镇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城镇化中的卫生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自身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对重庆市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对全国其他省市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和专家咨询法,对主要卫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基尼系数评价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形而上学技术观的影响,技术始终被当做目的或方法而没有自身的动力:一切自然事物都明显地在自身内有一个运动和静止……的根源。反之,床、衣服或其他诸如此类的事物,在它们各自的名称规定的范围内,亦即在它们是技术制品范围内说,都没有这样一个内在的变化的冲动力  相似文献   
13.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最为激烈的城镇化进程。我们见证了旧城街道的消失,见证了古旧房屋的拆毁,也见证了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我们见证了新兴小区的大量出现,也见证了无数新区在几年之内便重回“脏乱差”的境地,甚至目睹了一个个崭新的“鬼城”。因此,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我们都期待保持城镇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罗一君  牛更枫  陈红 《心理学报》2020,52(10):1224-1236
在生命史理论的视角下, 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揭示了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过度进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招募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91名初中生(年龄12~14岁), 采用饱食进食(Eating in the absence of hunger, EAH)范式, 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个体饱食状态下的高热量食物选择(即过度进食); 研究2招募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暴发背景下301名武汉市居民(高死亡威胁组)和179名其他省市居民(控制组) (年龄18~60岁)为被试, 通过问卷法回溯性地测量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并探究其影响当前过度进食的机制, 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过度进食。同时, 死亡威胁(新冠病毒疫情)扩大了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间接影响过度进食的效应, 而社会支持则能缓冲这一效应。研究结果为COVID-19背景下和灾后居民的健康进食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农村继脱贫攻坚之后的战略选择。为了卓有成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而且应当建构内容涵盖乡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又能有效促进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成果于一体的新型乡村德治。新型乡村德治的建构整体上应立足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的具体实情,瞄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继承中国传统乡村德治模式、近现代乡村建设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为基本遵循,启迪全体村民的伦理觉悟和道德良知,实现乡村德治与善治、法治的有机结合。新型乡村德治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基层组织和全体村民,建构的路径是共建、共治、共享,建构的方式主要有合理吸收传统德治的成果并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总结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土地革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制定与乡村振兴目标相适应并能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时代的乡规民约,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并激励其扎根乡村敦风化俗,合理利用和借鉴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优秀成果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愿景和治理行动,经历着深刻的城市发展价值理念转型。聚焦城市更新伦理价值维度,从空间人本伦理看,应超越增长范式,向宜居城市目标迈进;强化人文关怀,回归城市空间的日常生活本质。从空间正义伦理看,应立足共享正义,确保空间包容性和空间福利均等化,让城市更新增益惠及所有人,尤其是保障弱势群体的空间权益;追求居住空间正义,调控城市更新中居住空间重构的负效应。从空间治理伦理视角看,应强化公共利益保障的政策引导,建构以有效的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8,(6)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治理体系,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智库建设、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的前提。本文阐述了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内涵,以及构建新型智库治理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治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善智库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按照生态建筑的设计规划原则,选用正确的生态建材是保证生态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引领我国走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生态化建设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软实力"是指以精神文化为资源和载体对相互关系中的对象的影响能力、方式及其效应,因此亦可称之为"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当恰如其分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创新和传扬;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素质与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量的农民为了谋生而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里去打拼。这种现象无疑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然而在带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却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畸形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