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社会价值观对于社会群体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动力作用,而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价值观的走向产生影响。研究采用价值观类型量表,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包含144名湖北省大学生,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价值观的分布特征,对比湖北省和其他地区,以及与SARS时期的异同,并预测其在疫情后期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在大学生的总体样本中,实用型、社会型和科学型价值观依次占据重要地位;(2)湖北省大学生中社会型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地区大学生中实用型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样本的整体分布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3)两次疫情中,社会型和实用型价值观均占据主导地位,科学型价值观的地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2.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本文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探讨疫情之下过度胜任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采用126份一线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应用bootstrap进行了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过度胜任感较高的教师会产生更多的知识共享行为; 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在过度胜任感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角色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还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成果深化了过度胜任感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重大社会事件下探索过度胜任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3.
田语 《宗教学研究》2020,(1):240-245
1830年,美部会开辟了美国基督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传教站。作为美国首个派遣传教士来华的海外传教机构,美部会是中美早期文化交流的主要推动者。这一组织的旨趣根植于美国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它是美国本土对印第安人传教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受到了以爱德华兹、霍普金斯等宗教神学家为代表的新神学派的影响。在教会长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营广州同孚行的美国商人奥利芬的呼吁成为美部会派遣对华传教士的直接诱因,裨治文来华则正式拉开了美部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4.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概念的研究及其测量的演进。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新概念框架。新概念将心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新概念框架包含“心理疾病应对——心理健康促进”和“自我——他人”两个维度;在内容上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5.
袁祖社 《道德与文明》2002,(3):52-54,66
西部大开发实践活动的展开、深入 ,需要营造一种必要的“伦理化的社会环境”,呼唤一种为西部社会群体所需要和普遍认同的新伦理价值观念 ;这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个性追求、内在气质 )和集中表述应该是 :“生存本位”的新发展伦理价值观 ,即 :以发展求生存 ,以发展促生存 ;新发展伦理价值观所包含和要求的伦理规范及其现实践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博弈——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实现机制 ;二是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和谐——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理想目标 ;三是“社会”与“国家”的功能分殊——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6.
现代文明与孝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孝伦理在我国学界引起广泛的兴趣和讨论 ,本文论述了孝意识的自然基础和社会起源 ,指出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孝伦理的严重扭曲和对封建孝道进行批判的必要性。同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指出 ,作为社会伦理观念的孝道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孝道的合理内容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孝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7.
不立不破     
“不破不立”,这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命题,意思是只有先破才能后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老的东西扔了,才会设法去弄来新的、好的。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呢?事实上,有许多东西恰恰存在着与该命题相反的关系:不立不破。不立不破,就是说,新的不立起来,就不能破坏原有的旧东西,即使旧的东西一时破了,过不了多久,又会重复出现。有这么一个颇值得我们回味的故事——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学生漫游世界后,坐在郊外一块荒地上说:“十年游历,你们已经是饱学之士了。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现在你们…  相似文献   
178.
蒋宏宾 《学海》2001,(3):34-38
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大战略以来,学术界对此的研讨日渐增多.纵观大量的文献,主要是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进行阐发的.本文认为,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事实上在经济科技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强有力地支持着人类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对于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促进与推动,更为主要的是它正改变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程,从而将勾画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轨迹、新路径.本文还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9.
网络文化帝国主义:价值裂变与和合思想的文化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所谓的“世俗化”。今天,生活在世俗化的信息网络时代,就意味着在一个世俗多元处境的世界里游刃有余,认可、放弃某种权威的游戏规则。纵观已经世俗化了的信息社会,我们不难发现,肇始于16世纪西欧的现代化经过几次变革扩展至21世纪全球  相似文献   
180.
冯友兰先生先以中国哲学史家名于世。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其成名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即是"同情之了解"与"新儒学"。"同情之了解"不仅是冯先生成功写作《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而且也是我们今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不可或缺的原则与方法。冯先生后来又成了一位著名的新儒家。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思潮中新儒家的一位典型代表,冯先生本人以及一般论者都公认为应以其"贞元六书"的"新理学"哲学体系为代表。文章赞同这个共识,但想补充一点,即广而言之,似乎也可以包括冯先生所著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在内。文章从其目录、内容、审查、批评、自觉与自白和"贞元六书"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