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7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丁立群 《哲学研究》2012,(1):78-84,97,128
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涵括了哲学的全部领域。然而,一部西方哲学史实际上只是理论哲学即形而上学的历史,实践哲学则被隐于形而上学的阴影之下,为形而上学所遮蔽。其实,实践哲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领域,应当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异于形而上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广阔的哲学领域。该  相似文献   
992.
盛晓明 《哲学研究》2012,(4):96-102,128
一、科学哲学的岔路半个多世纪前问世的奎因的那本《从逻辑的观点看》(1953),至今还影响着我们: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启迪了诸多后实证主义的灵感。与奎因的本体-逻辑的与认识-逻辑的观点不同,本文想要阐述的是一种本体-历史的观点。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理论。我认为,本体-历史的观点同样也适  相似文献   
993.
吴彤 《哲学研究》2012,(2):85-92,129
<正>一、导论关于实践的诠释是哲学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哲学如若对于这种存在的根本方式不能给予关注,它就会脱离人的生命本质,这样的哲学对于人就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这是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问题。或者用法国哲学家加罗蒂的话说:"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种种文化问题,要求我们进行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论尝  相似文献   
995.
《现代哲学》2012,(2):7
【编者按】本组论文选自2011年度捷克科学院主办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大会会议论文。受捷克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捷克科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的邀请,贺翠香于2011年5月9日至14日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受本刊委托就"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视角"专题组稿。本次国际学术年会共有四个讨论主  相似文献   
996.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哲学既有一个合的传统——认为二者之间具有最终的统一性,又有一个分的传统——认为二者之间没有最终的统一性.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容易使人把他归人合的传统,但实际上他应当被划入分的传统.在这个分的传统中,笛卡尔的独到贡献在于明确区分了理论原则与实践原则,从而彰显了理论与实践之分的主体性维度.笛卡尔的理论原则就是通过怀疑一切来重建知识的基础和体系,但他反对在社会生活中也采用这一原则,而主张遵纪守法、顺应世事,即按实践原则行事.中国的学术传统不主张类似的区分,而讲求为学与为人的统一.这种讲求的本意不可谓不好,可在实际中,学者们却普遍拿做人处世的复杂思虑来对待学术,凡事只有实践原则,没有理论原则,以致难以做出理论上彻底的创造性成果来.笛卡尔的这一区分给中国学界的启示就是:我的研究我做主,我的生活看情况.  相似文献   
997.
曹晖 《哲学研究》2012,(7):121-126
一、视觉形式的发生对视觉形式发生的考察需要以形式的发生理论作为基础。对于形式的发生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认识,最典型的是康德的先验说。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对形式的认识,都是以康德的这一理论作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然而对于视觉形式的发生,目前尚无学者做过系统性的研究。艺术和美学史上较清晰地阐释视觉形式发生的当属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他的著作《秩序感》中所说的"秩序感",也可以称为"形式感"。书中通过哲学心理学方法对视觉艺术中存在的形式和秩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贡布里希认为:"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  相似文献   
998.
<正>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是对经济学"自利最大化"理性观最强有力的当代批判者之一。在森过去40年所作的经济理性批判和人类行为分析中,"承诺"行为(commitment behavior)是一个基石性的范畴。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指出:森对"承诺"行为——尤其是他所谓超越"自我目标选择"的"承诺"行为——的理论解释,尽管极具"现象学价  相似文献   
999.
夏年喜 《哲学研究》2012,(8):107-113,129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的哲学家。对这种因预设为假而形成的真值空隙,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由此奠定了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基础。但预设的语义解释一直面临着种种质疑。这些质疑有说服力吗?应该放弃预设的语义解释吗?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揭示这些质疑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一、预设为假与真值空隙第一个把预设作为逻辑概念加以讨论的哲学家是弗雷格,其预设思想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预  相似文献   
1000.
2012年5月12—13日,由广州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办的"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所、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以及新纪元国际出版社共同协办,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中密歇根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兰州交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