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曾有历史学家指出过,“如果弗洛伊德窒死摇篮之中,时代将可能产生出另一个弗洛伊德”(波林)。这话不仅意味着,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力量的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且也暗示着,精神分析理论所阐释的,乃是人类生命内在本质的一个方面,因而它的存在、发展与流传及其对人类生命实践过程的影响作用,也都将是必然的。事实上,历史证明,随着它自身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逐步渗透于西方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对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2.
13.
希波克拉底文集奠定了希波克拉底学派治疗的流程和标准,规范了职业道德和准则,通过与其他医学流派的竞争与合作,逐渐为社会所接受.文集的编撰成为其取得社会认同的标志.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希波克拉底学派医学,与其他思维方式不同,认清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代新教神学泰斗、中国教会旷世巨擘、世界学术界和思想界鸿儒、神学教育界一代宗师丁光训主教不幸于2012年长逝,引人悼念和景仰。我觉得对他甚好的纪念是再研读他用心血、灵魂、智慧和深思写成的《丁光训文集》。它是丁主教一本颇具神学高度、广度和深度的思想集大成之作。它新颖独特,思想深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使人颇得益处。正如王安石说得好:"贫者有书籍而富,富者有书籍而贵。"读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对西方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对西方以外的"现代性"及现代人的存在危机作出了具有哲学意义的反思,在人与天道、自然的"存有的连续",身体的重要性与"践形"和"体知",儒家的"自我"--多重关系网络的中心及其不断扩充与转化,道、学、政等向度的展开,仁与礼之间的创造张力,儒学的宗教性,文化认同与创新,启蒙反思,"文化中国",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等论域中,对中国哲学的特质,特别是儒学的当代意义,作出了创造性的诠释.中国与东亚哲学等地方性知识具有某些普遍价值,能够为新轴心文明时代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杜维明对西方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创建性的回应,在方法论上有特殊意义.《杜维明文集》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杜氏论著的结集,编排上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7,18(2):98-112
中国现代学术的开辟者、文史学家王国维早年研究、介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依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版的数种叔本华作品英译本。在《静盒文集》的正、续编中,他以多种方式引用和化用了这些英译本的原文,以实现他建立一种“中西化合相互推助之学”的理想。本文对这些脱胎于叔本华作品的文字做了考证和还原,试为评估王国维对西洋哲学的理解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回族发展史,十九世纪后半叶,堪称是一个具有阿訇身份的杰出回族人物集中涌现的时代。比如对回族现代文化产生过引领作用的“四大阿訇”哈德成、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就不约而同相继出生并成长于这一历史时期。谈到这一点,另一位完全可以并列其间的回族人物就是大阿訇马良骏(1867-1957)。他恰好也是出生并成长于这一历史时期,而且与“四大阿訇”一样,他一跨进二十世纪的门坎,很快就在教界和学界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8.
柴文华 《哲学研究》2012,(9):40-46,127,128
墨学为先秦显学,至秦汉以后几近中绝。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却出现了一股研究墨学的热潮,如胡适、冯友兰等人都有大量的墨学研究论著发表。如所周知,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代表,冯友兰则是第一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二人的文化立场可谓"大异而小同",但就他们对墨家学派的态度和看法而言,却是"大同而小异"。那么,为什么中国近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翻译和研究工作最新的成就。它在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的基础上,文本的编译工作又有了新的改进。但其中也还有可商榷之处。笔者曾对《选集》的几处编译进行过商榷,[1]对那篇文章中已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