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上世纪50年代初,陈毅主持上海工作期间,十分重视上海的文艺工作。有一次他来文联作国内外形势报告,报告会在文联火厅举行。有人认为请陈毅市长来作报告,总得像个样子。于是讲台上铺丁洁白的台布,还放了插上名贵鲜花的花瓶和精美的茶具。  相似文献   
42.
包兆会 《天风》2016,(10):47-48
正苏雪林(1897-1999),安徽省太平人(今黄山市黄山区),楚辞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著名天主教作家;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上为基督宗教贡献颇丰。她是楚辞研究专家,写有《屈赋新探》:也是文艺评论家,著有《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也是著名天主教作家,曾被阿英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著有小说集《棘心》、《天马集》,散文集《绿天》、《屠龙集》等,各类作品  相似文献   
43.
现今,视觉艺术已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所有的艺术仿佛都在受着冲击。江苏水印版画作为江苏艺术的代表之一,应该理性面对社会、市场的考验,尊重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从人性出发,勇攀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44.
诗囊齐己     
艾若 《佛教文化》1993,(2):43-45
有两位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艾若和书画艺术家林凡,91年时参加了一次诗僧齐己的学术研讨会,会后同道共发宏愿,于一年半前开始搜集撰写《中国历代僧诗集注》。尽管尚在进行之中,据说已达五万首;稍加注释,字数已逾千万。这虽不能称作诗海,但称作诗河、诗的巨流终究是当之无愧的。可见佛教诗歌在中国诗歌中的比重之大,也可见佛教诗歌之可开发尚在初阶。《禅诗今译百首》已经出版,现应买不到书的读者之要求,再选载两首及著者的自序。读者见仁见智,不妨评点。圆澈法师文辞简约、笔墨苍劲,为本栏赐来一篇“禅门诗话”,十分耐人寻味。如果十方大德、各界骚人有此雅兴深意,本栏愿继续提供版面,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5.
廖魁 《美与时代》2014,(12):88-88
油画在中国的土地上跟随中国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百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的一个主要画种。由于历史积淀与文化选择的影响,中国的受众之于油画欣赏也已形成了群体心理趋向,那么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如同其它大多数舶来文明一样,如何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对西方绘画加以创造性的吸收和改进,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作品呢。本文就以中国画元素中的形式和笔墨技法及意境在油画中的运用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46.
<正>《古兰经》翻译是中国近现代伊斯兰教发展史上重要的标志之一,其间涌现出许多汉译本及在译本,刘彬如和花汝舟编译的《汉译古兰经附阿里提要》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迄今为止,该译本未能引起学术界和宗教界的重视,几乎被世人遗忘。本文拟就有限的第一手资料,对刘彬如、花汝舟的《汉译古兰经》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关于编译者查阅存世的《汉译古兰经》版本,封页上署名为刘彬如和花汝舟编译,哈蓉村校对。对此,本文先就此二人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7.
张远来 《天风》2018,(6):15-16
教会文艺的中国化应当建立于圣经根基之上,立足圣经,始终持定文艺的根本是为了教会。"中国化"是时下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所谓"中国化",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要以中国的人、中国的社会现象、中国的国情为研究对象,在继承中国文化思想遗产,总结中国经验和吸收外国先进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用以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飞天在佛教石窟壁画艺术的发展中,不但是一个宗教艺术形象,更是多种文化元素融合的结果。在中国各地石窟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文化与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演变的结果,其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佛教美术在中国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9.
问:何谓中国现代伦理学? 答:所谓中国现代伦理学,首先是基于对"工业-市场-信息"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伦理反思.它是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逻辑表达,也必然包含着作为主体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情感、意志和对价值与善的追求. 问:发展中国现代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遗产.怎么理解"批判地继承"的含义?  相似文献   
50.
朝鲜儒学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朝鲜社会对儒学的认知及实践言,朝鲜儒学可划分为对中国儒学的全面接受及朝鲜儒学本土化、民族化的完成两大阶段.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布.儒学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成为朝鲜社会重要的精神滋养;而在两千余年的传播发展过程中,经由历代朝鲜学者的不懈努力,儒学与朝鲜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以性理学的出现为标志,成功地完成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成为朝鲜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及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