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18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文良 《佛教文化》1991,(3):104-104
各地现存的地藏菩萨造像,其多数样式是:中间为主尊地藏,两侧二侍者相向而立,右立者着俗服,左立者着僧装,此即闵让和与其子道明和尚。闵公父子与地藏的因缘,源于唐代来华、于九华山行化的新罗僧人金乔觉。据说金乔觉的苦行感动了当地乡绅闵让和,闵不仅周济金日常食用,而且让其独生子从金出家修道。后来随着金乔觉被尊奉为地藏菩萨的化身,闵公父子作为地藏侍者的地位也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22.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真主说:“众穆民就是:有人记念安拉时,其心骇惧,有人向其诵主的表微时,益增归信,並且依赖养主的那一切人;他们立拜功,並就着我所供给的作使用。他们均是真穆民。他们在其养主御前获得品级、饶恕与高贵的给养”。(8:2——4)以上这三节天经,说明了真穆民的品格,他们不但自己时常念清真言、作证辞和各种赞主赞圣之辞;而且一旦听到有人念主时,便内心骇惧;听到有人诵读天经时。  相似文献   
123.
镇海寺镇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南5公里处,清水河西侧的一座小山岭上。台山公路从寺前山脚下通过。站在公路畔西望,可见丛山峻岭上岚气飘绕,满坡树林碧波生辉。在大自然的锦绣屏障中,突兀伸出一条小山脊,犹如大陆半岛,其间长满挺拔高耸的劲松,又显得碧翠凝重。透过松林,寺庙的红墙白塔似现非现,神秘变幻。  相似文献   
124.
文殊信仰作为民众所选择和认同的信仰类型,早已在中国社会乃至民间信俗中形成为非常重要的信仰方式,而山西五台山也成为佛教史上最具神圣地位的文殊道场。然而,文殊信仰方式的佛教社会学特征,文殊信仰的基本内容、传播方式、修持方式、社会呈现方式及其与当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是在实践文殊菩萨智慧精神的过程中,从自我、个人出发,发大慈悲,开大智慧,以一种"共业共修共证"的"菩萨道"精神,解脱与觉悟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文殊信仰社会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5.
日本京都清凉寺释迦牟尼如来旃檀瑞像由日僧奝然于公元987年带回日本,瑞像胎内所藏《文殊菩萨骑狮像》版画佛经与黑水城TK289《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供养文》版画佛经均为宋代遗存密教典籍,且内容相差甚微,均由版画与佛经两部分构成,版画为"文殊骑狮像",佛经部分以"文殊五字真言"为核心。除内容大致相同外,两部文献都与五台山有密切联系,通过对两部遗存文献的文本内容、背景进行考证,可究明文殊真言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岩山寺位于繁峙县天岩村,为北地朝拜五台山的必经之路。寺中现存石碑一通,碑尾有“(?)正隆三年戊寅岁十五日建讫”。则此寺于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正式建成,以后历代均有修葺,但留存至今只有南殿(文殊殿)为金代原物(惟屋顶为元重筑),难能可贵的是四壁满布壁画,熠熠生辉。据文殊殿西壁南上方题记说明,壁画是六十八岁的宫殿画家王逵等用了十年时间(从正隆三年到大定七年)。  相似文献   
127.
丙寅年孟冬之月,我趁赴江浙进行学术考察和参加《西游记》讨论会的机会,以《五台山研究》使者的身份,瞻礼了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佛教名山——普陀山。普陀山与五台山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亲缘关系:相传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萼第三次来华学法取经,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迎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取道明州(今浙江宁波)下海乘船回国。行至普陀山莲花洋,忽遭风浪所阻。慧萼以为观音菩萨不肯东去日本。  相似文献   
128.
塔院寺大藏经阁第一层正中上方,挂有一块木匾,黑底金字,没有镶边,古朴而典雅。字体丰满圆润,端庄而洒脱。匾上书曰: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宝塔院作壬子季春御笔这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第六次巡礼五台山诣塔院寺时题赐的诗匾。  相似文献   
129.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130.
王帅 《法音》2022,(1):68-72
大威德金刚,梵文名阎魔德迦(Yamāntaka),藏文名多吉久谢(Dorje Jigje),蒙古文名雅曼德迦(Yamantaka),汉译为大威德明王敌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尊降阎魔尊等。在藏传佛教中,大威德金刚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化身,与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同为格鲁派主要的本尊。其实在密续经典中,大威德是怖畏金刚、红亚曼达嘎、黑亚曼达嘎的总称。这三尊的本续都属于无上密的父续,而且兼具母续修法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