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9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和华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还通过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并通过其特定的修炼方式和斋醮科仪程序,将道教伦理道德的精华渗透到广大民众的心中,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和传统伦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2.
本文尝试以<庖丁解牛>为例,将自己对老庄之道关于修道摄生方面的一点参悟所得,奉与诸同道分享并希见教! 一、遣有证无,是老庄摄生之道的一贯目标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篇幅不长,仅三百多字.但其中所寓含的养生之道和人生哲理,却给后人留下了震撼性的启迪.<养生主>是"老庄"之学唯一以"养生"命题的篇章,只不过今天人们对"养生"一词的理解与<养生主>的原意有所不同.所谓"生",是指人的形体生命,是<老子>中的"有".  相似文献   
803.
焦竑的《老子翼》以明道为目标展开对《老子》的阐释,在此过程中,融入了对性命问题的关注,可说其究竟之意图在明性。焦竑的《老子翼》,着重对道、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入思考,以此贯通他对自然、无为等《老子》之重要概念的理解,并因而形成他的即有以求无而终归于有的诠释理路。通过对无的吸收,实现对有的深化和转化,获得真实、恒常之有即道与性。焦竑作《老子翼》,其目的也在于,在维护儒家之有的立场上,吸纳来自道家老子之无的智慧。  相似文献   
804.
张军 《管子学刊》2011,(1):8-12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今天的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局限考虑——自然环境。这种片面的认识是不利于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面对今天复杂、多向的环境问题,《管子》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以"道"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主义自然观和具体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措施;包含着经济正义、法律正义等的社会环境思想;心灵和谐的人文环境思想;自然、社会、人文整体主义的"一体之治"思想等。  相似文献   
805.
关于帛书<要>篇"诗书礼乐不□百扁难以致之"一句中的"之"、补文、"扁"等问题,本文着眼于全局,通过数列式可能性分析的方法分别否定了以下几种情况:"之"字五道说、古法说:补文之不足/及/止百篇、不读百篇/遍等目前学界已经存在的五种说法,以及不足/止/及百通、不(言系)百篇等四种可能,进而肯定了"不 (籀)百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06.
Both thinkings on Dao i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metaphysics in Western philosophy investigate things on a spiritual level that transcends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incommensu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objective of “metaphysics” is ontological knowledge about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ical “truth-pursuing”. Western metaphysics is thus a “metaphysics of nature”. Dao in Chinese philosophy, on the other hand, more often manifests itself in “good-pursuing” by means of the internal, experiential pursuit of moral stature and spiritual security. Philosophy of Dao is thus a “metaphysics of ethics”. The cause of this differen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ational tradition of the West, characterized by the dualism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and the moral tradition of China,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man and nature.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Lunlixue yanjiu 伦理学研究 (Studies in Ethics), 2007, (4): 62–65  相似文献   
807.
陈徽 《哲学分析》2023,(6):58-75+191
笼统而言,如其他诸家所论,先秦道家所谓的“德”“性”均有万物生而本具的禀赋之义。然道家更重“德”所标示的万物生之所以为生(或生之所由来)的原始义,其德性论也有如下特点:作为世界的本根,“道”具有“生养”万物之“德”;同样,作为“道”之所“生”者,万物也各备其“德”,即各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存在禀赋;相应地,道家的工夫论也表现出鲜明的“复归性”的特点。道家的德性论还是其治道思想的逻辑起点,其心目中的理想之治也被称为“玄德”之治。在此治下,“侯王”治若无治,一任万物各循其“德”、各展其“性”,宛如万物存在的“看护者”。不过,在黄老道家那里,本于一统天下的功利诉求,他们也强化了治者的“驾驭者”或“主宰者”的形象。道家的德性论决定了其历史观是退化的,且相对于儒家的“文明”观,其尊“德”、尚“质”的生存态度也表现出“反文明”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808.
张程业 《哲学研究》2022,(5):118-127
牟宗三在《道体学引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丁耘教授一方面接续了牟宗三的基本洞见,以四因说为基本问题来判摄中西哲学,但另一方面也对牟宗三提出了三个主要批评:1.误认乾元;2.以心统天;3.重流行而无主宰。在批评牟宗三用存在论取代了熊十力的体用论后,丁耘提出了存有与活动之外的道体新义:虚静。但是牟宗三的思想并非不涉及体用论与虚静问题,而是将其统摄于圣人之道与实践工夫之中。首先,牟宗三通过乾道各正性命的“善终”义来强调“天道性命相贯通”是实德成物之流行,肯定了个体终成意义上的目的因,以此与玄学以“乾元”为主的体用论相区分;在《易经》诠释中,牟宗三提出兼赅“静正”与“沛然”的“寂感真幾”的概念,主张通过圣人精诚感应的德性生命呈现道体;在主静问题上,牟宗三以具有德性内容的圣人之道为第一序,并将其作为区分儒道的义理骨干,从而将主静限定在“静复以立体”的儒家工夫论上。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丁耘的道体学之根本差异是前者侧重“心性对扬”而非对道体自身之体悟,时刻突出道德实践的警策义,其着重呈现的是道德、形上学与宗教的源初交互境界。  相似文献   
809.
《学海》2019,(1)
当今人类显然正处在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全面危机的境况之中。导致三态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启蒙理念及其引发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由于理性、人权、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进步等启蒙理念被作为绝对价值而波及全球并牢笼人心。启蒙理念极度偏颇的扩张和畸变造成表现为社群疏离、自然破毁、精神堕落的人类危机。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以仁本论为核心的宇宙论、社会政治论和心性修养论,对于救治人类危机具有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810.
梁涛 《管子学刊》2002,(1):65-69
竹简上篇主要是“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下篇则已开始提出“性善”论,由上篇到下篇呈现自然人性论向道德人性论的过度;不论是《竹简》还是以后的《诚明》,都受到古代“生之谓性”传统的影响,由于《诚明》主要是道德人性论,并提出“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与天地参”,比之竹简向前发展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