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上帝不沉默     
张远来 《天风》2016,(8):42-43
正不少人都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在那一刻,心中不免产生孤独感,甚至怀疑上帝为何在我们如此需要带领的时候保持沉默。上帝真的在沉默吗?一、上帝在沉默?上帝的沉默是人最痛苦的感受。深受试炼的约伯就在苦难中深深挣扎,他很多次要求与神对话,甚至盼望在上帝和人之间有  相似文献   
92.
人类道德危机与宗教伦理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诚 《法音》2005,(1):14-20
如何准确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何充分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体到道德领域,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宗教伦理思想体系、宗教道德规范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新世纪宗教工作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陷入日益严重、不断蔓延的道德危机的世界人类来说,又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这一重大课题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本文试作粗浅探讨。一、当代人类陷入严重而又紧迫…  相似文献   
93.
论助困文明     
助困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包括助困观念文明、助困制度文明与助困行为文明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助困文明传承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济困帮贫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是升华的助困理念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对助困行为的健康引领,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和发展现代助困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转型时期助困行为的社会坐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创造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4.
理想是青年人共有的心理特征。任何时代的青年人都富有理想,但是理想也有明显的个性。每个人的理想不仅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而且还受具体社会环境的制约,因此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青年、理想也各有不同。下面请听大学生谈理想的对话:  相似文献   
95.
王颖  俞树彪 《学海》2004,(4):173-177
制度文明制约着社会主体的精神文明 ,而制度体系的每一社会制度 ,无不是对社会关系根本层面或某一具体层面的规范化。合理的制度安排 ,正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富有成效的依托和杠杆。只有加强制度伦理的道德建设 ,完善以制度为核心的道德建构 ,才能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6.
该文利用鲁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论证了这一地区文明起源形成的进程。将鲁北地区文明形成进程分为:文明形成的前夜——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文明形成时期——大汶口文化;初级文明社会方国时代——龙山文化;高级文明社会王国时代——岳石文化。  相似文献   
97.
谦是君子之德 ,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 ,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 ,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实现人的欲求是社会实践的内在动机,满足生活需要是文明制度的根本目的。怎样将欲求转换成财富,进而以财富厚养民生,这是历史进步的永恒主题。对传统儒学“理欲之辨”的现代阐释,旨在通过正本清源的逻辑批判,将抽象的天理还原为具体的生理、心理、伦理和管理,并探索一条化情为理、转欲成力的价值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99.
2011年9月5—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和文化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以及澳门基金会协办的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新加坡、  相似文献   
100.
杨晓春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18-131,194
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和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回耶对话",是历史上文明对话研究的生动个案。而促成两方积极对话的《回教考略》(《四教考略》有关伊斯兰教部分的单行本)一书,则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关节点。通过《回教考略》的出版以及版本状况的查询、《回教考略》对伊斯兰教批评的具体状况的分析、回族穆斯林学者针对《回教考略》有所反响的八个个案的收集(在回族穆斯林学者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可以认识到《回教考略》一书在引起回族穆斯林学者注意到并起而反驳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批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文明对话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围绕着《回教考略》的回耶对话的一些特点:其一,这一回耶对话总体上是因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明确批评及试图传教引起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对基督教方面所描述的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辩驳和对基督教的批评,具有必然性;其二,对于伊斯兰教方面而言,这一回耶对话有着相当的"卫教"色彩;其三,虽然当时基督教处于一种主动的且是强势的地位,但这一次回耶之间的对话,却大抵是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