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穆斯林》2015,(2):41-I0001
近期,文化部首批对西亚、北非地区文化交流精品项目之一的中国《论语》陈坤阿拉伯文书法展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汇报展览。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马文云及文化、民族、书画界代表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142.
朱熹的山林诗包蕴着幽深绵远的自然禅和平易淡泊的生活禅.一方面,山林是探讨朱熹诗禅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随着对朱熹心性理论、美学理想和文道观的深入研究,我们对其内心潜藏的禅情结将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3.
翻开历代典籍,有一句话的出镜率相当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凶强出头。这句话,关汉卿说过,冯梦龙说过,《增广贤文》里也载过,至今老百姓的嘴边还在念叨。然而,是非的诞生真的是因为多开口吗?我看未必,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多开口也就意味着多抢占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延展自己的事业舞台。  相似文献   
144.
根据文献资料 ,至十五世纪中叶 ,朝鲜人已开始信奉文昌帝君。1 392年 ,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 ,建立李氏王朝 (1 392 - 1 91 0 ) ,以“朝鲜”为国号 ,制定了与明王朝和睦友善的邦交国策 ,积极输入汉文化 ,努力发展朝中睦邻关系 ,开创了两国关系史上最为亲密的时代。 1 393年 ,国都由开城迁往汉阳 (今汉城 ) ,随即在汉阳北部镇长坊 (今汉城三清祠 )新建崇奉道教的昭格殿。世祖十一年(1 4 65) ,昭格殿大肆扩建 ,升格为昭格署 ,成为官方机构。在昭格署的三清殿里 ,就供奉着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 )的神像 ,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普化天尊等同居一殿…  相似文献   
145.
辽代五台山文殊信仰,始于辽景宗时期,辽圣宗时期开始兴盛。从景宗之后的皇室子女取名小字“文殊奴”“观音奴”“药师奴”等来看,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来源于唐代的佛教转轮王信仰,其发展高潮是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位于今河北省蔚县的小五台山,是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圣地——东五台山。山中有“金河十寺”及其它寺院。辽代最高统治者常赴东五台山送供、进香、巡礼,东五台山成为辽代华严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6.
藏传密教曾在西夏和蒙元时代于西域和中原地区广为传播,大量的藏传密教仪轨曾被翻译成西夏文、古回鹘文和汉文等多种文字,在不同民族的广大信众中流传。于敦煌、吐鲁番和黑水城出土的古回鹘文、西夏文和汉文佛教文献中,我们均见到了大量藏传密教仪轨文献,它们是我们今天研究西夏和蒙元时代藏传密教传播历史的最珍贵的一手文献资料。本文以对古回鹘文文献中出现的一部萨思迦派所传密法——《四次第道引定》的研究为出发点,同定了与其相应的藏文原本,确定了它于西夏和蒙元时代的传承途径和文本源流,并寻得了与其同时代出现的汉译残本,再通过对相应段落进行多语种文本的比较研究,厘定其文本及其所传修法的内容,由此勾勒出了藏传密教于西夏和蒙元时代传播历史的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7.
拟托文是托名真实历史人物而虚构其言辞、编造相关故事的作品。《晏子春秋》中存在数量不少的非实录之作,符合拟托文的相关特征,乃托名晏子而虚构。相关拟托文的产生应与稷下学士"不治而议论"风气有关。拟托文以其独特性质既与历史史实和虚构创作相联系,又区别于史书典册及后世小说文体,应当重视其于战国文献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48.
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的?它合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的是,怎么去定义人的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在"公"的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而现实的表现"天理之节文"的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的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的绝对的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中与公对立的私、与礼对立的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及"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的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及"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的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的关系以及天理的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的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的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9.
树根的风格     
树根,深深埋于地下,没有言语,不见阳光,百年千年万年,有的只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呼之欲出的绿色梦想。树根,用生命的伟力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把绿的辉煌托给森林,把美的微笑交给花朵,把忍耐和寂寞永远留给自己。树根,忍受着这份无尽的寂寞和黑暗,与坚强的地壳、冰冷的岩层或与干旱洪涝顽强地抗争。千年万年,抗争不止,才有这宇宙的伟大奇迹。树根,虽深埋地下,虽弯腰驼背,也要把高大的树体托起,虽看不到光辉,虽压矮了一截,也要绿树成林,唯一的语言只是缄默,来表白它有力量有倔强延伸的丰富内涵。我赞美根,她为大地献出绿色和金黄,自己却甘愿承…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