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7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61.
高欣 《天风》2005,(5):19-19
五一,是火红、伟大、壮观、自豪、辉煌的一个月份,又是一年中极富情感的一个月份。1914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布命令,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世界上许多的国家随后纷纷响应,以后每逢这天,众多国家的人们会自动向自己的母亲赠送各样的礼物,年轻人会手持一束康乃馨献给母亲,一些远离母亲的人则会通过打电话等各种形式向母亲问候致意,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662.
    
《佛教文化》2011,(3):F0003-F0003
真见不见见不见,见见之时见非见,谁道如来有形象,客邪种子落心田。真正见道不是见到一个什么东西,若见到什么东西那是没有见道。这个道就是指那个能见之性,能见之性和所见之境并非二物。如果你见到这个能见之性,这时的见不是看见的见。谁见?见谁?经云:一切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相似文献   
663.
刚才还是阳光灿烂,可一阵风暴袭来,吹来朵朵乌云。乌云越聚越密,越聚越浓,而阳光却越来越淡,越来越稀。风暴中,行进着一对父子:“爸爸,阳光都被风暴吹走了。”  相似文献   
664.
问答之间     
本刊去年底发出一份“读者问卷”,打算按读者的口味编杂志,让读者看得欢喜。转过年,答卷便纷至沓来。看数量厚厚两摞,心头先是一喜。有这么多读者关心本刊,焉有不喜之理!细细看去,便发现口味不一,成淡各有所好。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不愁油盐柴米,惟公婆口味不同,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665.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昭昭然,界限分明。世界上可没有这样绝对的事儿。而美中包含有丑,丑中涵纳着美,这倒似乎是事物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666.
瞬间的智慧     
智慧如同灵感,不是说你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它就降临。相反,它来临时,没有任何预兆,往往是在一个瞬间,你茅塞顿开,醍蝴灌顶,它就和你相遇了。  相似文献   
667.
旖沁 《思维与智慧》2009,(10):38-39
母亲刚过了50岁,眼睛便慢慢地看不清楚。偶尔两个人拌嘴,我一生气走出去了,她还一个人坐在床边,边摸索着找手绢擦眼泪,边絮絮叨明地教落我的百般“恶行”。  相似文献   
668.
人往低处走!     
幸平 《天风》2010,(1):64-64
<正>俗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我们也得提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谚语主要指的是人活着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要力争上游,甚至希望能成为"人上人"。可是。现实中的生命现象丰富多彩,不见得是水  相似文献   
669.
单枞     
《佛教文化》2011,(3):101-102
单枞是去年错失的一个约会。其实以前也喝过,但粗枝大叶的味蕾分不清她和武夷岩茶的面貌。似乎都是酒红色,似乎都很有劲道。直到谷雨访茶.在武夷山徜徉,终于领略了岩茶的遒劲和韵致,岩骨花香深入我心。秋天一过,同修送来两种单枞,据说一个是蜜兰香,一个是芝兰香。名字都很好听,仿佛两个娇俏的姊妹。掌灯时分,坐下来读书,便泡上一壶。却...  相似文献   
670.
本文以希伯来圣经 (《旧约》)的智慧文学为文本对象 ,分析了希伯来文化中一个少为人注意的传统 ,即理性主义传统。通过对智慧文学的文本特征、逻辑结构、主要概念的分析 ,作者认为智慧文学可以称之为希伯来的理性主义。接着 ,作者分析了这个理性主义传统与希伯来主流的启示传统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方面 ,依照智慧文学的内在逻辑理路 ,希伯来理性主义的某些基本前设受着启示传统的制约 ,并在内在困境的推动下 ,回归到启示传统。另一方面 ,在理性主义的挑战之下 ,希伯来的启示传统又对自身做出了调整 ,核心的上帝概念的普遍性不断扩大 ,并与创世神话结合起来 ,成为“创造主上帝”(GodtheCreator)。只有从互动的角度对这两个传统加以剖析 ,才能对它们形成深刻的了解。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张力 ,构成了希伯来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