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文学母题是能够辨识群体文化典型的标识,其承载着某一群体(如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思维和情感。《红楼梦》中所贯穿的、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价值特征,必然是承载了象征群体文化的文学母题内容,其包含的神话母题、哲学母题、幻梦母题等,也正是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象。因此,探究《红楼梦》对这些文学母题的继承与超越,对于追寻《红楼梦》之所以能引起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共鸣并且其魅力始终不减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2.
苟波 《中国道教》2005,(3):41-44
道教创立后,在汲取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信仰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神仙境界系统,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仙境”的观念早在道教之前就存在。虽然道教产生后在汲取“仙境”传说基础上形成了宗教色彩更浓的神仙境界理论,但“仙境”本身并非是一个纯宗教范畴。从最早的乐园神话开始,“仙境”就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以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道教在先民原有的“仙境”思想的基础,又构造了自己的神仙谱系。道教认为,神仙有不同等级,居于不同的仙境,《太平经》分神仙为…  相似文献   
63.
飞蛾与火鸟     
停电的夜晚,我点燃一只蜡烛,烛光在黑暗的夜色中跳动,仿佛一个弱小的生命在临死前的挣扎——无力、却永不停息!  相似文献   
64.
谁最重要     
古时候人们想猎杀一头熊,会在一碗蜂蜜的上方吊一根沉重的木头。熊想吃蜂蜜时,必须先推开木头,而木头会荡回来撞熊;熊生气就更用力推开木头,而木头也更猛烈地撞击它,就这样不断重复,直到熊被撞死为止。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66.
梁启超提出"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侠客表现了中华民族尚武的特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最早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了侠客们的各种事迹;《史记》、《汉书》等史传文学纷纷为侠客立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充满任侠精神的诗歌创作日益丰富,中国文化精神中自此具备了以侠为主的特质。  相似文献   
67.
刘进 《学海》2001,(4):153-157
本文主要论述文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论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形而上的文学观、小说观,以及其小说中形而上的幻想与虚构,形而上意象及其审美价值;说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形而上意味,富有形而上特征的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8.
《美与时代》2014,(1):F0004-F0004
一、杂志介绍 国内统—刊号为CN41—1052/I,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5346.  相似文献   
69.
文学美感是情感的独特形式表现,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情感得到触发,对现实人生有所发现和感悟,产生一种审美情感体验。文学美感与一般美感同归而殊途,一般美感只关注审美对象的外部方面和表象就可以获得美感,而文学美感则要求读者尽可能完整地关注和理解文本内部的艺术世界,才能获得美感体验。由于文学书写的过程是作家内在心灵的激情燃烧和喷发,更是作家以其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来创造艺术形式的艺术沉思过程,因此,在文学欣赏中,读者要获得美感,就要精确和深刻地理解对象世界,与作者对话,进行认识性的思虑,这表明文学美感是情感与思虑的复合结晶。  相似文献   
70.
中国无神论学会及其理论刊物《科学与无神论》,在文化理论学界已经声誉渐起,学会正副理事长都是社会学界名望人士,群贤突显,累绩名震。学会的刊物独树一帜,在思想理论战线有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