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9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文学母题是能够辨识群体文化典型的标识,其承载着某一群体(如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思维和情感。《红楼梦》中所贯穿的、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价值特征,必然是承载了象征群体文化的文学母题内容,其包含的神话母题、哲学母题、幻梦母题等,也正是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象。因此,探究《红楼梦》对这些文学母题的继承与超越,对于追寻《红楼梦》之所以能引起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共鸣并且其魅力始终不减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2.
从建构论角度来看,文化对身体的塑造不可避免且日益深入,这与人所追求的全面自由解放的目标构成了悖论。借鉴雷蒙德·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对文化塑造身体的建构论进行双重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身体的文化属性和生物属性的交融性,并有助于在身体对于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路径的维度上给出某种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33.
<正>从类型文学的角度来说,王小波的小说创作是严肃文学、纯文学、精英文学,有后现代小说文本的特质,具有独创性,也就是充分的反类型化;但其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美学风格等方面则有类型化的因子。从本体意义上来说,王小波小说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一方面,其小说题材的趣味和刺激性、故事情结的戏剧性、人物塑的模式化,在显性的层面上难逃俗趣;另一方面,其小说通过运用影射与戏仿、开放叙事空间的构筑以及文体的杂糅等手段,在隐性层面上具有  相似文献   
134.
采用他人评定法、半结构化自由游戏观察法及综合测验法考察了4~6岁幼儿的自尊、掌控动机和能力,并建构三者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第一个模型中,高认知低效果类掌控时间可解释认知学习能力变异的12%,低认知高效果类掌控时间可解释精细动作能力变异的4%,综合能力可解释自尊中胜任感变异的17%;第二个模型中,掌控变换性可解释认知学习能力变异的18%,而认知学习能力可解释自尊中胜任感变异的11%。  相似文献   
135.
萨守坚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神霄派道士,从南宋开始,各种力量不断对其形象进行建构,这种建构活动在明代达到顶峰。宋元时期道教内部着力通过以雷法理论为核心的传承谱系来建构萨守坚的祖师形象,同时也以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等宗教要素来建构萨守坚的高真形象。这两种形象在明代得到不同的传承和发展,政治力量支持下的萨守坚信仰主要以祖师形象出现,而通俗文学中更多的突出其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的高真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来探讨不同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如何建构萨守坚形象,以及不同力量为了适应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对萨守坚形象进行选择性建构,以期通过萨守坚形象建构这样一个个案来看一个宗教神话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6.
《学海》2016,(5):56-62
本文通过重新审视对信访的研究,提出寻求组织庇护这一新的农民信访解释框架,以解释当前信访中的部分现象——部分农民将个人的困苦以及公共物品的匮乏建构成信访问题,或通过信访实现找价。这种寻求组织庇护的信访实践在与基层政府的非对抗性、上访的合法性依据、访民行动的组织性和目的性等方面具有不同于维权型信访特征。在寻求组织庇护的上访中,访民通过苦难——救援、蒙冤——为民做主的情境构建使自己的上访具有合法性。寻求组织庇护类上访之所以存在,从根本上是源于政府庇护主义的执政承诺。  相似文献   
137.
刘鹏  柯文 《哲学动态》2012,(9):91-96
在科学哲学中,本体论是一个极易被忽视却又无法从逻辑上加以取消的概念。逻辑实证主义的反形而上学倾向使得他们拒绝讨论本体论问题,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本体论的地位。但  相似文献   
138.
该著融汇了欧陆哲学、分析哲学、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来探讨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必要条件,它包括解构与建构两个维度。就解构的维度而言,作者提出对意义进行彻底的解本质化,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们并不需要某种共享语言或是去建构某种共享语言来进行跨文化沟通;尤其重要的是,作者首次揭示出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是虚假的对立立场,两者皆受到理想语言预设的负面影响,只是理想语言对于前者是单数,而对于后者是复数。就建构的维度而言,作者主张所有的概念(除了少数例外)都是家族相似概念,从而都具有通过跨文化延拓而获得新的内涵的可能性;在比较哲学讨论中所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应当联系人类彼此可以辨识的生活形式来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9.
自我的社会建构观与叙事辅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铁如 《心理科学》2005,28(1):189-191
叙事辅导以自我在话语中形成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依据故事而生活;强势故事和强势话语塑造着人们的生活;生活是不断超越旧我走向新我的非等同圆运动的过程。叙事辅导通过引导当事人解构旧的生活故事,重写新的生活故事而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0.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理论模型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英  莫雷  贾德梅 《心理科学》2004,27(6):1483-1486
在探讨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与模式.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的建构一整合模型、建构主义模型和记忆基础模型沿着Kintsch提出的语篇表征三个层次理沦.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的看法,建构整合模型主要考察了语篇表征中课文基础表征建构的信息活动过程.建构主义模型和记忆基础模型主要探讨了语篇表征中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