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9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辛自强  张丽 《心理学报》2006,38(4):532-542
Karmiloff-Smith的表征重述理论认为表征重述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且表征变化的过程包括程序、元程序和概念化三个阶段。采用微观发生法(包括前测、练习和迁移3个阶段,共8个期间),以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为研究材料,探讨了120名小学一、二年级儿童问题解决中的表征变化及所受年龄和练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测中存在发展性差异,即二年级儿童达到概念化阶段的人数显著多于一年级儿童,但前测处于程序阶段的儿童接受5次解题练习过程中以及在近迁移题目上都没有表现出年级差异,而在远迁移题目上二年级儿童的完成情况好于一年级儿童。练习模式对表征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变化的路线看,与简单模式相比,复杂模式更能促进儿童的表征发生变化,而且这时儿童表征变化的路线更丰富,表征变化发生循环的人数比例也更高。(2)从变化的速度看,复杂模式下儿童在插入难题的两次练习期间表征变化比较迅速,其余期间变化较小;简单模式下儿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练习期间表征变化比较迅速,随后变化比较平稳。(3)从变化的广度看,练习中所获表征能力(在最后三次练习中达到元程序或概念化阶段)的推广,无论是在近迁移题还是远迁移题上两种练习模式之下的被试没有明显差异;但两组被试在近迁移题上的表现均好于远迁移题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认知革命与社会建构论的产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语言并非是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语言是先在的,规定了思维的方式。(4)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我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是受时间、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制约的。(5)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隐动机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祉妍 《心理学动态》2001,9(4):335-340
该介绍了使用自陈量表测量的自陈动机与使用TAT测量的内隐动机的区分;以Winter的动机计分系统为例介绍了内隐动机的测量计分方法:并对内隐动机的测量从信度(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信度)、效度(建构效度与预测效度)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建立我国内隐动机测量计分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利民 《哲学研究》2021,(4):109-118
现象学拒斥任何一种建基于观念与实在之分的传统形而上学立场,然而建立一门科学的形而上学却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哲学使命。胡塞尔积极构想的现象学形而上学的最终形态,是一种关于超越论事实的目的论形而上学。超越论事实虽然超越了直观明见性,但仍然在事实的世界和事实的精神生活之构造中显露自身,因而不是一种出于生存论动机的哲学悬设,而是现象学的实事本身。世界的目的论意义作为超越论事实,要求一种奠基于超越论现象学的"可信的形而上学建构",即动机引发的建构。通过这种建构,作为目的论原则的"神"被还原至一种原被动性的前自我与非自我不可分割地彼此纠缠的原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17名不孕女性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并用解释现象学中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女性忍受着医学技术介入导致的生理痛苦,以期望治愈“残缺化”的身体,并遭遇内疚、缺憾感等负面心理体验以及家庭关系的失序与重塑。不孕事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母职”建构等相关联,不仅使女性形成低价值感的身份认同,还会遭遇社会污名,而污名管理中的集体沉默策略又影响了女性的社会生活质量。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个人叙事表达生命关怀,通过社会政策和组织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9,(6):174-179
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陈赓书写",对抗战以来陈赓的事功做出了相当全面的反映,同时,对陈赓的性格也做出了比较成功的刻画。二者的结合,塑造出了陈赓这个相当鲜活、相当丰满的"抗战英雄"形象。解放区前期文学中的"陈赓书写",反映了解放区前期文学的重要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看重文学的革命功用,追求文学的革命功利;在实践路径上,为迅疾地反映解放区的斗争生活、使创作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抗战的功利作用,作家业已自觉地、有意识地走上了"深入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6,(5):56-62
本文通过重新审视对信访的研究,提出寻求组织庇护这一新的农民信访解释框架,以解释当前信访中的部分现象——部分农民将个人的困苦以及公共物品的匮乏建构成信访问题,或通过信访实现找价。这种寻求组织庇护的信访实践在与基层政府的非对抗性、上访的合法性依据、访民行动的组织性和目的性等方面具有不同于维权型信访特征。在寻求组织庇护的上访中,访民通过苦难——救援、蒙冤——为民做主的情境构建使自己的上访具有合法性。寻求组织庇护类上访之所以存在,从根本上是源于政府庇护主义的执政承诺。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他人评定法、半结构化自由游戏观察法及综合测验法考察了4~6岁幼儿的自尊、掌控动机和能力,并建构三者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第一个模型中,高认知低效果类掌控时间可解释认知学习能力变异的12%,低认知高效果类掌控时间可解释精细动作能力变异的4%,综合能力可解释自尊中胜任感变异的17%;第二个模型中,掌控变换性可解释认知学习能力变异的18%,而认知学习能力可解释自尊中胜任感变异的11%。  相似文献   
20.
萨守坚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神霄派道士,从南宋开始,各种力量不断对其形象进行建构,这种建构活动在明代达到顶峰。宋元时期道教内部着力通过以雷法理论为核心的传承谱系来建构萨守坚的祖师形象,同时也以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等宗教要素来建构萨守坚的高真形象。这两种形象在明代得到不同的传承和发展,政治力量支持下的萨守坚信仰主要以祖师形象出现,而通俗文学中更多的突出其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的高真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来探讨不同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如何建构萨守坚形象,以及不同力量为了适应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对萨守坚形象进行选择性建构,以期通过萨守坚形象建构这样一个个案来看一个宗教神话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