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道教界出现了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的现象,成为道教加强自身建设所要克服的突出难题。在此背景下,重温明末清初著名道教律师、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的《龙门心法》,倡扬他"依律精持"的思想,学习他为了道教事业,自觉自律,努力精进的伟大人格,对提振宗风、弘扬祖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2.
母亲     
陈宁 《天风》1996,(5):22-22
1995年11月15日清晨4时,正是母亲往常起床读经的时刻,她蒙召归天,被主接去了。我深爱我的母亲,失母之痛是无法言喻的。  相似文献   
203.
圣周讲座     
圣周四--爱的日子我很高兴帮助你们明白这三日庆典的深奥意义。在这三天里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深入我们所庆祝的逾越奥迹的意义。今天是建立圣体瞻礼。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过今天这个瞻礼,我们每个人都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临在于那个大厅中,因为这是信德--信德使我们临在于耶稣在当初在做的这事里,亦使那天建立圣体的耶  相似文献   
204.
书讯     
《中国哲学史》2012,(1):59+66+97
书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郭齐勇著,40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本书为"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郭齐勇卷。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华人文精神与文化哲学的探索",下篇为"中国哲学的特色、要义与方法论的思考"。上篇论及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205.
陈耀庭 《中国道教》1984,(15):63-69
柳存仁(1917-)教授是澳大利亚的华裔学者,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退休后被续聘为该校名誉研究员。祖籍山东临清,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国文学系,后于美国获博士学位,发表过许多有关中国文学史和诸子思想的论著。六十年代中期起,柳存仁对道教、《道藏》、特别是明代道教史和内丹术作了广泛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际道教学术研究人士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206.
《中国宗教》2022,(1):F0002-F0002
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七月一日,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似文献   
207.
罗纯德  张源 《美与时代》2014,(10):24-24
目前废弃混凝土循环再利用已经有了科学论证,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处于试验状态,还缺乏系统的应用,再生混凝土的利用在我国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8.
心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所涉及的范围较为的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了行为以及情绪,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一学科的内容也和我们生活中的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人们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进行心理问题探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基本概念,并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9.
正由景枫教授等撰著的《中国治理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对从古至今的中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读一过,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和推介。第一,提纲举要,揭出中国治理文化的核心特点。本书在对中国治理文化进行一般性概括之后,从"道德治理文化"、"法律治理文化"、"民间治理文化"勾画全篇,最后对中国治理文化的当代意义进行分析。中国社会的传统治理方式、渠道、手段多种多样。但就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文化层面而言,道德与法律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早在"中国轴心文化"奠基的先秦时期,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刑德"问题就是核心问题。秦汉以后的古代社会,"刑德"问题又转化成"儒法关系"问题,二者在思想和实践方面长期斗争而又融通,成为中国治理思想和实践的骨干和支柱,抓住这两个问题就抓住了中国治  相似文献   
210.
康德的至善概念在哲学史上长期受到冷遇,论者或者认为它违背自律原则,或者认为它不过是个理性的辩证概念,不具有实践意义。启蒙自然主义思维方式使至善的实践作用长期受到遮蔽,然而至善无论作为所有行为指向的终极目的,还是作为一个道德的世界秩序,都是道德实践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