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737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书法艺术作为视觉符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特性与设计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在现代设计中吸收书法艺术的特长,势必产生与众不同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992.
李斯特和李白是中西两种文化特定时代的颠峰,两个人的人生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无穷生命力展开了追求.他们两个人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阐释对生命的体验,即李白用诗歌,李斯特用音乐.  相似文献   
993.
禅宗是心智科学,以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殊方式启迪人的本觉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是无挂碍的、不能以任何思维模式局限的,然而唯其如此,才更显出禅宗文化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商代的巫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宗教、政治、历史、医学、音乐、天文、占卜等许多文化领域.商代存在着巫、官合一的现象,亦官亦巫是商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所以史家对之有"巫文化"之称.而商代社会的另一个社会特点恰恰是崇尚乐舞,商人以音乐与神鬼对话,不仅娱神,同时也娱人,进而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因此,商代巫文化是与乐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95.
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是河南省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美术专业的院系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美术与艺术学院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已发展成为在河南省卓有影响的艺术类高等艺术学院。秉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学院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实现了质的  相似文献   
996.
民族传统服装图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具体的、审美的展现。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通过汲取传统服饰的艺术符号,在古典中融合现代,展现了民族服饰图案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城市文化的继承,另方面要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一个城市情感的流露,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在城市建筑、道路、设施等景观构成要素中要注意色彩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文化的延伸,要选用具有特色的城市色彩,营造宜居的美丽环境。  相似文献   
998.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春天回归的祝福和万物兴旺的祈望。面塑艺术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种祝福的主要手段和心灵表现天地。面塑使习俗成为一种充实的文化,习俗又为面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土壤和空气,最终使民艺和民俗成为一种文化整体。  相似文献   
999.
影视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载体,我国的影视艺术应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尺度,发挥好自己的时代功能。新世纪以来,文化意识形态的激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影视艺术创作逐渐偏离真善美统一的尺度。这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素质,带来了负面效应。当今影视艺术创作弘扬真善美既是艺术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新世纪时代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1000.
苗族银饰始终以女性作为主体来彰显其美,处处体现了苗族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尊重与人生的关爱。苗族银饰,实际上也成为苗族女性实现家族记忆与情感寄托的表征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