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133.
《中国宗教》2006,(5):62-62
胡诚林在2006年第2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试谈道教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认为,大力弘扬无为之德,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内涵,是当代道教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途径与内容之一。无为是有为的基础和前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无为到有为的认知和选择层面。要想有作为、作为好,必须“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弘扬、倡导道教“无为之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清心寡欲、为而不争、谦让奉献的无为境界,能引导人心向善,  相似文献   
134.
于孔宝  于敬民 《管子学刊》2006,(1):35-39,95
基于孙武由齐国奔吴及《孙子兵法》正式问世于吴国这些史实,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曾先后有两次问世。本文试从《孙子兵法》二次问世的认识论依据、著者依据、内容结构依据、史料依据、《孙子兵法》十三篇与其他孙武佚文及两次问世的现代理解等方面,分别论述之。并认为,《孙子兵法》的首次问世是齐文化和吴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而修订问世的《孙子兵法》则主要是吴国的战争实践浇灌出来的花朵,吴国的军事文化充实完善了这部罕世之作。  相似文献   
135.
曹艳芳  尹锋超 《管子学刊》2006,(2):122-125,128
商周文化东渐是山东地区商周考古的一个重要课题,淄潍河流域则是山东地区商周考古的一个关键性区域,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从考古学角度探讨淄潍河流域商周文化东渐及其历史背景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6.
李泽华 《孔子研究》2021,(2):113-122
丧礼文化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我国儒家文化有着莫大的历史渊源.在现代韩国社会,其传统丧礼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土葬到火葬、由私人墓地到公共墓地、专业丧礼场所的出现以及丧礼仪礼程序的改变,体现出传统儒教式丧礼逐渐向现代文明丧礼的变迁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政府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是韩国民众对...  相似文献   
137.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遗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的瑰宝,是大学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极具审美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大学美术史课程可利用其艺术的丰富性、延续性和典范性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8.
139.
过度模仿指模仿与完成目标无关的动作。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下儿童过度模仿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探究了儿童过度模仿可能的产生机制。不同文化下的儿童均存在过度模仿行为,说明它很可能是人类累积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而不同文化下儿童过度模仿的倾向又存在差异,生存环境、教导式学习和对社会规范的强调等因素均可能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考虑进一步探究不同文化因素的具体作用,并比较不同文化下个体过度模仿行为的发展进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度模仿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0.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在跨语际旅行中突出了地位、智慧和德行三个方面。但是近些年却有更多译本将其与惯常译名gentleman(绅士)相比附。通过溯源与比较可以看到,"君子"与gentleman只有一部分交合,以gentleman对应"君子",使得后者丰富的内涵无法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