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龙彬 《管子学刊》2014,(4):125-126
正我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整体视野下的儒家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中华文化不是各个区域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民族或地域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形态。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齐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潍坊文化,亦是展现出具有区域色彩的文化群体性格和个性特征,这些构成了"潍坊学"的一些基本要素,也就形成了对潍坊文化的"解释学"。"潍坊学"是指在潍坊既有历史地理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2.
江南岸     
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绵绵诗意,把岸这一稚拙的江南风物,深深地烙进人们的心里。江南文人王安石对“绿”字的斟酌,历来为人颂扬。无心插柳的闲来之笔,不经意间,把江南岸的美名四下里传播了开来。  相似文献   
83.
曹丕的文学思想是敏感精致的文人情怀的体现,这是与其冷峻强悍的现实政治人格迥异的深层心理,主旋律是黄老道家道教的贵人重生渴望成仙."文气说"将文学与自然感性的生命相联系,是道教贵生的生命观的体现,"文章不朽论"则是对生命短促现实苦痛的诗意超越,希望以艺术的形式实现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84.
闲情画趣     
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居则泉石花竹,诗酒棋书,清淡酬唱,行则披阅中壑,游戏平甸,濯清流以游鲤,坐茂林而观佳夕,含英咀华,识度闲放,忘情于珍猎之抱,畅志于清况之乡。中国文人闲中求乐,志趣高雅,自古以来,久已文明。弹琴赋诗,对弈良宵,痴迷书画,谈玄论道,无一不是文人津津乐道的事,  相似文献   
85.
北宋名臣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以长于治郡、能独当一面而称颂于时人,他治乱断狱的事迹也广泛见之于各种典籍,成为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北宋文士。张咏谥号"忠定",①可以说精当地概括了他一生的行事为人和事业功绩。张咏  相似文献   
86.
王岳 《中国道教》1990,(2):51-52
东岳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江口镇(即锦江镇)。坐北朝南,三山拱秀,锦水汇源,面临碧波之兴化湾,地处福厦孔道之中心,与“锦江春色”(莆田杰出名胜廿四景之一)、“迎仙寨”(江口古代特殊古迹)互为一体,乃江口文物史上著名的名胜古迹,亦莆田市之千年文化遗产。江口东岳观,系泰山分镇,为福建省内最早的一座。建于公元九世纪中叶,即北宋之初开宝二年(969年),千载以来,为各方士庶登临祈福,文人骚客游览之胜地。自宋之后,已为福清县、莆田县、仙游县人民共同信仰敬重与爱护的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87.
道教书画是道教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情趣与审美情操,而且作品所蕴含"自然超脱、恬淡清静、返朴归真"的主题风格,又体现了书画者"以艺显道"、"由技入道"的理想追求。因此,历代的务道修真之人大多视潜心书画为修行修炼的重要途径;历代的文人书画名家也大多把道教思想和精神境界融入自己的艺术追求中。  相似文献   
88.
史家通常关注晚清政界精英如何参与民间信仰实践,少有人解析精英自身人际网络中的宗教信仰世界。清代官方文本中对地方信仰、灵媒等的描述通常使用程式化、谴责性的语言,但私人文集中却呈现出与此不同的复杂关系。本文试图通过俞樾《右台仙馆笔记》中丰富的奇闻异事,去解读分析俞樾本人的宗教文化观。并尝试解析俞樾对所处宗教环境理解的程度。不难看出,尽管俞樾看待民间宗教习俗受到精英阶层阶级优越感的影响,他仍通过与家中沉浸在民间信仰世界的妇女之间的讨论,对当地民间信仰的概念与做法有较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89.
蒋宁 《中国宗教》2023,(1):78-79
<正>心学的流行助推晚明时期“三教汇通”的文化趋势走向高潮,并影响了园林艺术的创新和繁荣。无论是从造园背景、造园手法还是景观题名等方面来看,泰州日涉园都是晚明文人园林中受“三教汇通”思潮深刻影响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0.
荒寒萧疏是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画家借寒境来表现对生命的关切,寒冷中包含的不是对宇宙人类的冷漠,而是对生命的挚爱。正所谓:不尽寒意丝丝出,却是画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