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0篇
  36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参禅诗灯     
法宏 《佛教文化》1996,(3):40-41
禅与诗,亲如兄弟,古人云:诗为禅家添锦秀.禅乃诗家切玉对。古今大禅师吟了不少佳作,成为佛门瑰宝,艺坛明珠,而历代女入学士,也有不少名诗,妙含禅机。大凡文人,皆有慧根,故能通过吟诗而自然地契入佛理,而入的匕情之动,六欲之发,都是真如自性本体之相用,放文人学土之诗抄契禅理是很自然的。笔者今以九首平常人大都熟悉的唐宋名诗说多禅妙旨。(一):初参求静时独坐的室里,弹琴复长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时行者有了出尘脱顿之志,开始远人求静,慧光内照,独坐调心。(二):妄念纷动时人闲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相似文献   
262.
王铎书法在明末清初名重一时,因是贰臣而被世所轻数百年。改革开放后又如日中天,甚受世人重视。《王铎书自作诗长卷》乃发现之新品,是非真假深受世人关注,在此有多位专家鉴定,使国宝大显于世,可谓幸甚。  相似文献   
263.
诗中窥危机     
明朝初年,江南有一富翁,名叫万二。 有一次,万二的邻居去了趟京城。回来之后,万二问他去京城这一路:有什么见闻没有。那人给他讲了自己这一路上碰到的新鲜事。最后那人对万二说:“此去京城,还有一件更新鲜的事呢,当今万岁最近作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相似文献   
264.
徐晓鸿 《天风》2009,(10):42-43
艾儒略(Giulios Aleni,1582—1649)是在中国教会史上易被忽略的人物,虽然他不像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von Bell,1591-1666)、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等传教士在宫廷产生影响,但在士大夫中“再也没有比艾儒略更受学者欢迎的”,《圣教信徵》甚至称之为“西来孔子”,“这样高的尊称,连利玛窦也没有获得”,可见其在中国文人中的人气之高。  相似文献   
265.
徐晓鸿 《天风》2011,(5):26-28
清初的皇帝之中,除了顺治与康熙外,乾隆(1711-1799)也是一位对西学兴趣浓厚的皇帝。大清王朝历经"三祖三宗",实际上直到第六代皇帝高宗乾隆时,才实现真正的大一统,乾隆帝原名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在位时秘密立为皇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匾额后,成为以后的立储定制。乾隆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一方面把康乾盛世推向顶峰,另一方面又亲手将它拖向衰落。  相似文献   
266.
徐晓鸿 《天风》2011,(12):29-31
同时期的王轸(生卒不详)也对奥斯定堂(Igreja de St.Augustin)类似的祈祷活动有所描绘,在其作品《澳门竹枝词》中,他写道:  相似文献   
267.
朱刚 《现代哲学》2021,(1):94-103
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张祥龙先生以其独有的现象学方法所重新发明的儒学思想——笔者将之称为现象学儒学——可谓独树一帜。张祥龙先生的现象学儒学至少有如下两点特色:(1)他极为重视现象学的境域发生分析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本原或终极问题,导致他对本原或终极之物的境域发生性理解;(2)他尤为强调这种发生性终极境域的边缘性或边缘构成作用。张祥龙先生对于现象学尤其是现象学方法的这样一种独到、原初的理解,使得他能够发明或重新揭示出儒学的一些久已被遗忘或被遮蔽的思想维度,使其现象学儒学呈现出某种原发的力量。这尤其体现在他对儒家六艺的现象学阐释上。经过他的重新阐释,儒家六艺如诗乐的原初教化作用就体现为:营造并把我们带回到一个个具有原初解放与构成作用的边缘性纯境域,使人摆脱一切对象化的执着或束缚,从而解放人、拯救人,使得人生、国家和礼制在其中兴发更易,最终走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68.
“平淡天真”作为文人山水画最高的审美取向,是明代董其昌建构的南北宗论与文人画理论中核心的精要,深刻影响了后世画学并被信奉至今。天真的意涵在画学品评的历史中也不断历经阐释与流变,被注入不同的时代精神,最终在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画中得到了最完备的诠释。文章由历代画论及倪瓒画谱的实例分析入手,梳理并论述了天真美学在山水画中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269.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十分注重文化强国建设,要求各领域的工作人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各项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以增强我国大众的民族自信。在绘画艺术领域,国画山水是重要内容,许多画作创作者为了使画作的展现意义更强,会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将文人情怀着重渗透到国画山水创作中,让国画山水欣赏者结合山水画的特征领悟创作者的情感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艺术著作各有展现价值,还可以推动我国绘画艺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国画山水中的文人情怀进行探讨,得出国画山水画作创作者需要对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渗透文人情怀加强探究。这样既可以国画为载体凸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还可让更多优秀的画家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环境中强化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70.
道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宋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历代帝王对道教的推崇,极大影响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道教文化的态度,这也生动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当中。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与道士群体交往密切,创作的作品涉及道教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抒发仰慕神仙、崇尚清虚的道教感情,赞颂神仙高道的功业事迹,记述与道士隐逸的交往、与道教徒的诗歌唱和,描写道教的各类活动,对名山宫观的题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