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53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闲读古诗,见这样一些有趣小诗,它们不论所描述的内容,还是行文用语都诙谐幽默、良多趣味,于是顿生“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之感。现将其辑录并作以简要解说,以供广大读者朋友一乐。  相似文献   
82.
路漫漫兮岁悠悠,与时俱进永追求。爱国爱教旗鲜艳,独立自办善职守。温良谦卑表圣德,夙兴夜寐效基督。君今蒙召归天去,吾忍悲恸忆诤友。  相似文献   
83.
道服,即道教服饰。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穿道服的现象零星出现,至五代而形成社会风气,北宋蔚为大观,形成了文人士大夫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穿道服的独特现象。文人主要在两种时空穿道服:一是在职官员非公务的私人生活中;一是贬官或无仕的在野文人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穿道服既来源于道士服饰中的"常服",又发生了变异。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是道教世俗化对文人影响在服饰方面的重要表现,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文化意蕴:带有道教信仰意味;是闲适生活方式的象征;代表了一种与世俗礼仪相对的处世态度。  相似文献   
84.
徐晓鸿 《天风》2010,(5):56-57
<正>在基督教来华传播史上,中国文人以其中国化的视角理解西方神学与哲学,因而在神学的探讨与研究上,通常大都被认为不入流。实际上,这种探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梳理这些思想虽然不是本文的责任,但从古代文人诗歌的角度切入,即或有管豹之得亦是一件乐事。"天学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神学探讨的一朵奇葩,常常被人忽略。  相似文献   
85.
省察     
张丽丽 《天风》2010,(1):23-23
<正>~~  相似文献   
86.
徐晓鸿 《天风》2010,(1):30-31
<正>咋一看这个题目可能会觉得奇怪,具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大师汤显祖(1550-1616),似乎与基督教素无瓜葛,他的诗歌与基督教有关系吗?随着人们对汤显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汤显祖不仅与传教士有过交往,而  相似文献   
87.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88.
张晓武 《天风》2008,(4):26-27
文章从目前教会的音乐事奉人员普遍缺乏专业音乐训练的现状出发,从两个方面阐述混声四部诗歌班的构建方法和活动内容:一、以构建团契的方法构建诗歌班,以"音乐活动"作为团契的活动内容,因为诗歌班是一个用音乐来敬拜神的团契;二、以"混声四部"合唱团的音乐活动规则指导实施诗歌班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89.
王梵志诗不以抒情取胜,而以说理见长,凸显出对文人诗表达方式的分道扬镳.它把说理表达方式引入诗歌,使诗歌带有剀切训导倾向,但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借助一定方法,使之含有能启发人们思维、联想和想象的理趣,主要采用比喻、对比、类比等方法.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提出所谓曹溪本<六祖坛经>的编定者很可能是晚唐时期文人陈琡.从中唐至宋代的大量文献证明,曹溪本<六祖坛经>与道家、道教思想有密切关系,这就为以"洪州禅"为代表的南宗禅的道家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从而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宗教发展中"三教合一"思潮确实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