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徐晓鸿 《天风》2012,(5):34-36
说起眼镜来,还有不少故事,有"一代文宗"之称的阮元(1764-1849),为官清廉,但在入仕之初仍然少不了依附权贵,行阿谀逢迎之事。阮元初入翰林,一天,乾隆对和珅(1750-1799)说:"眼镜亦叫叆叇,朕今日才得知。"和珅到翰林院对阮元说了此事,并强调皇上从不戴眼镜。过了段时间,翰詹大考,出题便是"叆叇",阮元诗为乾隆所叹赏,被拔擢第一。尤其是最后两句,拍马屁也算到了极致。此事在《瞑庵杂识》、《旧闻随笔》  相似文献   
72.
以己为镜     
一位高度近视的老人自诩为艺术鉴赏专家。一天,他和几位朋友一同去参观博物馆,他把眼镜忘在了家里,无法看清墙上的画作,但这并不妨碍他的高谈阔论。一进展厅,他就开始对不同的画作品头论足。后来,他站在了一幅人物全身画前,开始大肆批评:“这个画框一点儿都不适合这幅画,画里的这个人穿得破破烂烂,实际上,画家挑选这样一个肮脏庸俗的人来画是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相似文献   
73.
刘晨和阮肇误入桃源的故事 ,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 ,复加上文人吟咏 ,戏剧的表演 ,早已家喻户晓。这一故事在中国的道教史和文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其观念上的源头则可溯及道教的神仙和洞天福地理念。对这一源出于仙家的故事 ,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读。不过假如将之放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所得的结论也许会更加全面。一、洞天故事与道教的文化模型刘晨、阮肇故事的发生地 ,据最早记载它的南朝刘义庆《幽明录》 ,是在天台山 ,以后有关的诗词、戏本绝大多数也都记作天台山。而且现在入天台山会有人指给你说 :这就是刘晨和阮肇遇…  相似文献   
74.
王教佺 《天风》2018,(9):49-52
2.与基督教思想的相遇吴渔山是江苏常熟人,常熟城是孔子的门生言子的故乡,虞山麓有言子墓,城内有子游巷,内有言公井,据说井水墨黑(渔山自号墨井道人即由此而来),早年的吴渔山生活、交游也一直以此地为中心。据陈垣先生考,此地明代旧有一座天主教堂,取名归全堂;到了清初乾隆间,名为井福堂。吴渔山的家正是井福堂的西邻~1。吴渔山教名"SimonXavier""自幼领洗""曾两度结婚,五十一岁入耶稣会,五十七岁晋铎"~2。吴渔山虽然自幼领洗,但在41岁前一度与教会疏远,未尝与教中人有往来;而在44岁前.  相似文献   
75.
好作品应该借助美的形式表达美好真实的情感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米勒的画作便是如此。他像中国的陶渊明,有着浓厚的田园情结。他坚持用平等融入的眼光去观察书写农村和农民,有着自发的草根意识。他展示生活的美好也直面生活的残酷,让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被粉饰的梦境。虚实的结合、细腻的笔触,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使得米勒的作品含蓄而又令人回味,淳朴简约的气质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76.
王彧浓 《美与时代》2016,(10):50-51
历史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一个人,夜晚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看到了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梦里的天空之城,有一点儿蓝、带一点儿绿,是如许的澄澈与纯净……醒来后,这个任性的孩子,命工匠烧制犹如仙境般天空颜色的瓷器,执念又浪漫。于是,历史上,就有了这种介乎于蓝绿之间的天青色的器皿。这个任性的孩子是宋徽宗;而这些质如美玉的瓷器,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汝瓷"。一抔泥土一抔魂。  相似文献   
77.
徐晓鸿 《天风》2009,(9):28-30
在文学史上,明清以小说闻名,人们常忽略这一时期的其他成就。事实上,明代是我国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的王朝之一,这样的社会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清代文人沈德潜(1673—1769)比较中肯地评价了明代诗歌,他说:“宋诗近腐,元诗近纤,明诗其复古也。”这即是说,宋诗过于沉湎奢靡的生活,元诗则缺乏内涵过于小家子气,只有明诗有复古之风尚。  相似文献   
78.
南宋是姜夔词风的形成与其词的初步传播时期.姜夔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绝似"晋宋人物"的人格魅力,在当时就得到了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一批文坛大家的肯定,受到普遍称赏.这批赏识姜夔才学与人品、意气相投的文人群体成了其词首要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姜夔的唱和词有很多,其最著名的次韵作品,是与辛弃疾之间的唱和.这也扩大了姜词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79.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鼎盛的时期,当时全国窑场林立,瓷器品种繁多,无论是官窑亦或民窑都多产"实用之器"。宋瓷独特的造型设计体现了宋代统治阶层及文人士大夫和市民生活个层面对其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朴实、文质彬彬和优雅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80.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