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该研究采用了反应窗技术和回归分析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启动效应进行了实验探索。结果表明(1)在客观阔限以下,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都可以被加工到语义水平,而数字的表征形式对启动效应无影响;(2)在本研究中,在启动数字为汉字数字的条件下,当觉察水平高于客观阈限时,不存在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92.
SNARC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是指被试对数字做按键反应时,对于较小的数字,按左键的速度快于按右键;对于较大的数字,按右键的速度快于按左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采用修正的大小判断任务,旨在探究数字正负号及其异同对SNARC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在反应时上,当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同且基线数字为+5时,一致条件显著快于不一致条件。ERP结果发现,当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同时,无论基线数字为+5还是–5,在反应选择阶段,不一致都比一致条件更负且均诱发了P3。当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异时,若基线数字为+5,一致比不一致条件在刺激呈现阶段诱发了波幅显著更小的N300;若基线数字为–5,一致比不一致条件在反应执行阶段诱发了更正的LPP。无论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同还是相异,在反应选择阶段,不一致都比一致条件更负且均诱发了P3,表明出现了SNARC效应。同时,SNARC效应的出现激活了额叶头皮位置,负数加工伴随左额叶的激活,而正数加工伴随右额叶的激活,溯源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SNARC效应定位于额叶与顶叶。这些结果说明负数按实际大小表征在心理数字线上,支持了负数空间表征的个体发展论假说;表明符号捷径机制会改变SNARC效应的发生时间;同时证明了负数与正数的空间表征具有不同的优势半球。  相似文献   
93.
叶萌  辛涛 《心理科学》2015,(1):209-215
本文旨在以“锚题代表性”这一研究命题切入,探索在非等组锚测验设计下,作为实现测验链接的重要载体,锚题和相关的测验试卷/水平之间究竟应该有什么关系。本文首先指出锚题代表性这一概念在等值和垂直量尺化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并给出其在垂直量尺化中的含义。通过考察测验链接中有关锚题代表性的既有研究,系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概括出了当前锚题构建实践的可能优化方案,分析了锚题代表性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4.
王晓丽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5,28(3):523-526
以数字、图形和颜色为实验材料,测量了青年和老年被试在记忆广度和斯腾伯格任务中的成绩。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三种材料的记忆广度都有显著的下降,记忆的搜索速度也减慢;发现在老年期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与搜索速度也存在反比例关系。作者认为这一结果对短时记忆容量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5.
采用数字大小判断任务,探讨正负数混合呈现对负数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数单独呈现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有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并对正负数分别作反应的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出现,而正数出现SNARC效应。说明负数空间表征受其绝对值大小的影响,绝对值较小的负数(-1、-2)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绝对值较大的负数(-8、-9)表征在数字线的右侧,且不能延伸至心理数字线左侧。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来自认知发展、比较认知、跨文化认知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据都表明近似数量系统的存在,并且相较于一般认知能力,它更可能是决定个体数学能力差异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综述了有关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与数学能力相互关系的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训练研究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包括个体年龄、数学能力高低、抑制控制等,并总结了多种理论对二者间显著正相关关系的解释。未来研究需要在确定更具信效度的测量范式的基础上探讨近似数量系统与数学能力各维度的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背后的原因,并将研究结论运用于数学教学及计算障碍个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97.
分别以经度数和语言等级数为材料,采用快速刺激分类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试图分离出SNARC效应中的数字大小和顺序信息。结果发现,被试在对东经经度数的加工中存在SNARC效应,对西经经度数的加工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正数组被试在汉语等级数加工中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在日语等级数加工中出现SNARC效应,而负数组恰好相反。本研究表明,数字SNARC效应在大小信息和顺序信息中出现了分离,相较数字的大小信息而言,数字的顺序信息对SNARC效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8.
采用基本锚定范式,以时间词和物理时距分别作为数字锚定值和物理锚定值,探讨了不同形式和大小的锚定值如何影响产生法(实验1)和口头估计法(实验2)中的时距估计的决策过程。55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锚定值被作为时距估计的调整起始点,对决策过程中的数值估计产生同化影响;物理锚定值则被作为时距估计的比较标准,同化产生法中的决策估计值,对口头估计法中的决策估计值却产生对比影响。  相似文献   
99.
根据锚定及其调节效应的理论解释,通过两个情境实验对被洞悉错觉产生过程中的锚定及其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紧张、愉快情绪状态下个体均倾向高估他人对自己内部状态的洞悉水平,即产生被洞悉错觉。内心感受强度,即锚定值对被洞悉错觉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而有无认知负荷,即认知状态在被洞悉错觉产生过程中与锚定值的调节水平无关,对被洞悉错觉是否发生亦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晏倩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6,29(5):1269-1271,1246
从理论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B.Butterworth的“数字模块”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该理论假定人类数学能力是先天的“数字模块”与后天的拓展模块功能的“概念工具”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概念体系涉及“数字模块”的定义、功能、结构及模块与文化资源间的相互作用。其方法以认知神经心理学为主,兼及跨文化、灵长目认知的研究和基因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