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自定步速阅读方法与图片核证范式(picture verification paradigm)探讨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如“裙子不是红色的”)的动态表征过程, 包括3个实验。结果发现:(1)在否定加工的初期, 即250 ms间隔时间条件下, 读者表征事件的否定状态; 肯定句已经通达事件的实际状态。(2)在否定加工的中期, 即750 ms间隔时间条件下, 读者仍然表征事件的否定状态, 但已开始对事件的备择选项进行搜索; 肯定句仍然保持对事件实际状态的表征。(3)在否定加工的后期, 即1500 ms间隔时间条件下, 读者表征否定标记与事件的否定状态, 同时完成对备择选项的搜索; 肯定句依旧保持对事件实际状态的表征。据此, 本文提出的锚激活与限制满足模型(anchor-based ac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constrained model)得到初步证明。  相似文献   
62.
采用反应-效应相容性范式,探讨不同数字表征方式和身体经验对个体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实验1首先采用木棒数字表征从知觉层面证明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的存在;实验2采用累计手指数字表征考察手指数字表征在反应-效应相容性匹配中的优势;实验3则进一步排除了近似数量表征系统的影响,从语义层面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语义概念手指数字表征的反应-效应相容性对数字认知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数字表征系统中均存在反应-效应相容性效应,支持了观念运动理论;相比客体材料,手指数字表征在相容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匹配优势,支持了具身数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6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以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心算为任务,考察数学学习困难儿童(MD)的数字距离效应。行为数据的结果表明:MD组没有出现数字距离效应,对照组儿童出现了数字距离效应。事件相关电位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D组N270的潜伏期更长;两组被试在N270的波幅和潜伏期上都没有表现出数字距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MD儿童对数量信息的空间表征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年Ⅱ型糖尿病人的记忆损伤特征。研究选取病人和对照各30人,控制年龄(65岁以下。病人组平均53岁,正常组52岁)、教育水平和相关疾病等因素。测试数字符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动作记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4项认知任务。结果发现:(1)病人组数字符号测试显著低于正常组;(2)在支持性条件记忆自由回忆中,病人组在有动作演练的高语义关联和无动作演练的低语义关联项目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分离现象;(3)在线索回忆中,病人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两组数字工作记忆广度、无意义图形再认的成绩无差异。根据SPT(subject—performed task)研究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年Ⅱ型糖尿病人记忆的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未表现出受损,但特异信息加工受到损伤,并可能预测随年龄及病程进行而表现出一般性信息加工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65.
采用数字大小判断任务,探讨正负数混合呈现对负数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数单独呈现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有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并对正负数分别作反应的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出现,而正数出现SNARC效应。说明负数空间表征受其绝对值大小的影响,绝对值较小的负数(-1、-2)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绝对值较大的负数(-8、-9)表征在数字线的右侧,且不能延伸至心理数字线左侧。  相似文献   
66.
陈广耀  何先友  刘涛 《心理学报》2018,50(2):186-196
2个眼动实验分别探讨强弱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 以便考察语言理解是命题表征的过程还是经验模拟的过程, 抑或是二者兼具。在实验中, 被试首先听句子(强语义语境:如“胳膊不是弯曲的”的备择选项为“伸直的胳膊”, 其中“弯曲−伸直”为具有反义关系的强语义连接关系; 弱语义语境:如加工“裙子不是蓝色的”的备择选项为“黑色的裙子”, “蓝色−黑色”为弱语义连接关系), 然后会看到4张同时呈现的图片, 被试的任务是按键选择与句子描述匹配的图片。结果发现, 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201~600 ms时窗)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弯曲的胳膊)与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伸直的胳膊)的注视概率没有差别, 晚期(6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更高; 弱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401~600 ms)仅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蓝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晚期(8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黑色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并且, 都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低于随机水平。结果支持符号依存假设和抑制假设。  相似文献   
67.
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务,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不同注意条件下中小学生的数字加工SNARC效应。结果发现:(1)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条件下,中小学生在数字加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SNARC效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2)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注意条件下,各年级学生均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3)内源性线索非注意条件下,中学生能够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小学生的SNARC效应不明显;外源性线索非注意条件下,高中生能够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小学生和初中生的SNARC效应不明显,说明外源性注意对中小学生数字加工SNARC效应的影响比内源性注意大,且对SNARC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较大的数字8和9上。  相似文献   
68.
文字概率是衡量不确定性的方式之一, 即人们使用诸如“也许”、“未必”的词汇来描述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文字概率不同于数字概率, 主要体现在文字概率的模糊性、非概率运算性和语义特性上。这使得相对于数字概率, 用文字概率衡量不确定性既有优势也有问题, 进而对人们的不确定信息沟通和风险决策造成影响。虽然文字概率与数字概率存在特征上的差异并且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偏爱文字概率, 但是大部分风险领域的研究却仅局限于数字概率, 今后有必要研究使用文字概率测量的风险决策。在已有文字概率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不同于数字概率的其它特征(文字/数字概率与双系统模型的联系、文字概率的跨文化差异等)及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任晓明  潘沁 《哲学动态》2008,19(4):96-100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5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的出现和存储程序模型的诞生引起人们了对自动计算广泛的学术兴趣.  相似文献   
70.
通过设置垂直维度上不同的情境,本研究采用“奇偶判断任务”探讨了情境对序数空间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序数的情况下,被试对小数的上键反应或下键反应、对大数的上键反应或下键反应都没有显著差异;在楼层情境下,被试对小数的下键反应更快,对大数的上键反应更快;在家谱情境下,被试对小数的上键反应更快,对大数的下键反应更快。以上结果表明,垂直维度上序数的空间表征受到情境的影响,这说明在垂直维度上数字的空间表征具有动态性,且受到具体和情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