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毋庸置疑,作为黄山名松之首的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因其具有丰富的人文含义,已经走出了自然世界,走进了人文视野,以丰富的视觉语言形式传达迎客之道。  相似文献   
52.
川端康成以其卓越的感受性和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由此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这卓越的感受性和高超的小说技巧是包含着作家对自然四季的细腻感受和独特描绘的,而季节感与自然美则无疑是日本人心灵的精髓之一,当然也是川端康成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53.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胡雪岩的启示》时,曾讲到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天,胡雪岩问他的好友王有龄,呼与吸哪个更重要?王有龄回答说,人不吸气就会死去,自然是吸比呼更重要。胡雪岩说:错!应该是呼比吸更重要。他说,你尽管去呼,鼻子自然就会吸。胡雪岩用一个商人的眼光,通过呼与吸的形象比喻,  相似文献   
54.
刘锡娟 《天风》2002,(1):50-51
生命与生活是不可分的,有美好的生命必然有美好的生活见证。在人生的导航中认识神,在工作中经历主爱的激励,在神学与信仰的反思中,看到重建中国教会和神学思想重新活跃的必然。  相似文献   
55.
李友广 《现代哲学》2016,(3):134-138
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和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的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的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的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56.
陈俊  张艳辉 《心理科学》2008,31(3):575-579
言语失误(speech errors)是指人们在说话时无意中非习惯性的偏离言语计划所致的错误.该文首先回顾了国外研究者从自然情景与实验室情景两种条件下对言语失误开展的研究,其次阐述了言语失误的理论模型,并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对言语失误与大脑关系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对言语失误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每当谈论起过去的儿童时光,提起泥巴、花草、沙石、山坡、树林等话题,就会勾起许多成年人的美好回忆,因为这些伴随着几代人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如今,看看我们的孩子,整天闷在屋子里,与电动玩具、塑料成品玩具、机器人、动厩片为伴。而且,在许多家长眼里,认为玩这些自然材料又脏又不卫生,没出息,于是,这些东西统统远离孩子。时代在变迁,农村孩子们玩的传统游戏逐渐在消失。  相似文献   
58.
陈以平 《天风》1994,(4):11-11
福建省厦门基督教两会为办好教会,培养圣乐人才,提高唱诗班水平,特将鼓浪屿鸡山路5号两幢教产的楼房装修一新,作为开办圣乐培训班的场所。经过几个月的多疗筹备。  相似文献   
59.
基于自然概念"无为""必然""自发"三义,阳明学的"良知自然"观彰显了良知的本真性、准则性和自足性三个特征。此三个特征分别体现了良知三个方面的自然:良知功能的自然(觉知功能无需修饰)、良知价值的自然(天理规则本来具备)和良知之量的自然(功能充分可靠、价值圆满具足)。由于肯定了良知之量的自然,良知之价值自然与功能自然因各自具备了自足性而出现了关系的紧张。为了消解良知自然观的内在紧张并谋求儒家心学的现代开展,一个可取的方案是:以良知成长的自然替换良知之量的自然。  相似文献   
60.
儒家文化是自然祛魅之前的文化,它对于自然保留着神性或神意的看法,承认自然之"魅"。其所谓自然之神意或魅是自然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神妙莫测的运行机制和力量。儒家文化通过祭祀表达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报答,这叫做"报本反始"和"仁至义尽"。祭祀之礼的生态意义在于它把人从属于自然,从属于天道,使人和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促使人们对于自然保持敬畏的情感。这是一种在宗教掩盖之下的生态循环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