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8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自然课程与梅洛-庞蒂对本体论突破所做的修正相符合,因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把对自然的追问深植于知觉现象学之后的思想运动中。在他看来,知觉现象学所通向的对语言表达的分析展现了意义作为建制(institution)的定义,梅洛-庞蒂将它理解为使表达自得(appropriation expressive)的开放系列肇始的东西。正是这种建制理论使对被感知事物的分析转向自然反思的方向:被感知事物是区别于被制定的事物(l institué)的自然事物。自然是"非构造的,非制定的",因此是表达的源泉。本文认为以下四个命题可以用来概括自然哲学:(1)"全体并不比部分更不真实";(2)存在一种否定的实在,因此在存在和虚无之间不存在二择一;(3)自然事件并不具有惟一的时空定域;(4)只有作为发生性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02.
<正>张毅敏,河南省新密市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武警河南省消防总队大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  相似文献   
303.
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与自然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观念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为一个整体,被看作是反对人与自然分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路径.目前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所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之整体模式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模式本身就消解了人之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亦随之成为幻像.笔者对比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整体形态,最终指认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形态才是合理的整体形态,而这一整体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则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则为这一整体形态何以可能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04.
在把上帝等同于宇宙或自然这一点上,冯友兰与斯宾诺莎的宗教理论是一致的,二者都把宇宙(上帝)的存在性看作逻辑必然的。与之相比,爱因斯坦虽然也把上帝等同于宇宙,但其宇宙的存在性不是逻辑必然的,而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不仅如此,爱因斯坦把宇宙宗教与社会道德分离开来,被称为狭义宇宙宗教。冯友兰和斯宾诺莎的宗教理论均涉及社会道德,故而属于广义宇宙宗教,但二者在方法论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冯友兰倡导正方法与负方法相结合的中庸之道,斯宾诺莎则只倡导逻辑分析的正方法,而忽略了静默体验或实践修炼的负方法。这使得斯宾诺莎的神人同一论犯有某些逻辑错误和多少带有上帝人格化的色彩。而冯友兰的天人合一或天地境界则是一个基于大全悖论的逻辑观念和一个体现中庸之道的实践信条,完全没有上帝人格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305.
近百年来,人类物质文明之发展,日新月异,前所未有。人类正在竭尽全力地试图去认识自然,掌握自然,乃至于有人企图去创造自然。 与人们重视物质文明的程度相比较,人们对于自己的精神文明之发展的关心和重视程度实为不足。人们对于社会认识的程度和对于精神的认识,远不如对于物质文明之发展。它表现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们往往只知道从自然索取,却不知道保护和付出,于是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最后受到自然的惩罚。至于有人企图再去创造一个自然,必然是以牺牲一个现实的自然为代价。  相似文献   
306.
斯宾诺莎的宗教概念是斯宾诺莎主义的重要方面。这一少有人作专门研究的宗教概念应当受到关注,这对于我们的斯宾诺莎研究的深入是绝对必要的;对于我们的今日宗教问题的思考亦绝非无益。本文拟从斯宾诺莎的著作出发,考察其宗教概念的特有内涵和本质,并对它作出应有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307.
由于中西哲学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审美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是感悟自然,追求表现;西方人则是模仿自然,追求再现。但随着双方审美意识的相互融通,审美方式也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08.
在澳大利亚南部有一个农场,主人是位农学博士,农场是他父亲的父亲创办的,他继承了祖父的遗训,一直专心经营着这片只有100公顷的土地,遗训的核心是:实行土地轮作制,不得无度耕种。他父亲临终时把他叫到床前说:土地有它自然的尺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这个尺度,无休止地索取,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相似文献   
309.
黑格尔曾说过:遇到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与内容。艺术作品首先将构成自身的物质材料呈现给我们。音乐的感性材料理所当然是声音,这是毋庸置疑的,表现音乐的声音与存在于世间万物的声音最本质的区别是表现音乐的声音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不同于语言的非语义性。  相似文献   
310.
山水画是一种浓缩的符号,其造型高度意匠、概括凝练,意味无穷,最能激发欣赏者的情趣,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强的探究空间,最能启发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山水画的创作高度体现了艺术的整体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