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古代崇奉道教的著名帝王,崇道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动道教经书的编纂、缮写和颁布。唐代道教经书总集《一切道经》的编纂和缮写,是唐玄宗对道教经书发展的重要贡献。崇奉道教道经、宣扬老子为远祖,是李唐王朝基本的文化策略之一,从根本上讲是为巩固统治基础服务的。这也使以《一切道经》为标志的道教写本经书发展进入了历史的鼎盛时期。敦煌道教写经,为我们研究唐玄宗与道教写本经书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92.
陈庆俊 《法音》2022,(1):56-62
<正>一、学术史的回顾引路菩萨像出现于唐末宋初敦煌的绢帛画中,因其中几幅作品上有"引路菩萨"的榜题,故学界一般称之为引路菩萨像。引路菩萨的名号并未见诸经典,但敦煌遗书有一些相关线索。P.3172号《临旷(圹)文一本》记载:"焚香念诵胜因,尽用庄严亡灵所生魂路。"[1]其中"魂路"在S.5573号、S.5957号等临圹文中均有记载。在这些临圹文中,"莲座""驾鹤"等有关亡灵行路的记载颇多,其中S.6417号《临圹文》记载最为详尽:"尽用庄严亡灵所生魂路:惟愿八大菩萨,遥降日宫;三世如来,远乘莲座。  相似文献   
93.
姜涛 《中国宗教》2006,(10):I0001-I0001
世界上最早标有明确年、月、日的雕版印刷品,于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被发现。此经卷由7张卷子粘成,长4877毫米,高244毫米。卷首是一幅题为《祗树给孤独园》的说法图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祗园精舍向长老须菩提说法。  相似文献   
94.
敦煌遗书伯二四一八《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若欲得来生:相周圆”句,前贤多有发明。本文从文献学和佛学的角度重新作了探讨,认为“:”乃校勘者所加,表示重文;“生相”指出生之后肢体健全和相貌超群,与同卷后文“十相”的含义迥异。  相似文献   
95.
2012年6月28日下午,应"宗教文化论坛"邀请,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客座教授王卡先生做了题为"敦煌道经研究的过去与现状"的学术报告。王教授师从著名道教学者王明先生,主要从事道教历史、教义及文献学研究。王教授首先对敦煌学的历史进行了概述,其次着重强调了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建议加强道教研究  相似文献   
96.
97.
敦煌经变画     
<正>~~  相似文献   
98.
佛光之谜     
《科学与无神论》2006,(2):51-52
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传说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闪现“金光”和“千佛”的奇异景象。那么,“金光”和“千佛”的出现,是“佛祖显灵”呢,还是一种自然现象?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尔出现被一个叫乐尊的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乐尊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地方变成一个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  相似文献   
99.
2011年8月9日上午、下午、深夜,连续接到来自日本的两个电邮、一个电话,内容相同——牧田谛亮先生于8月8日凌晨5时左右去世,享年99岁。深夜11点多落合俊典先生的电邮中说:按照先生遗愿,遗体将捐赠滋贺医科大学,葬仪将在  相似文献   
100.
在对飞天艺术的现代研究中,自贡青年画家曾浩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他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原本古今难容的元素竟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自己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再现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蕴,于古韵中渗透出现代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展现古典与摩登、矜持与时尚、典雅与腾飞的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