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27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正问:我是一个十足的"手机控",除了睡觉及工作时间腾不出手外,其余时间几乎都离不开手机,微信聊天、线上购物,乐此不疲。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但就是没法戒除手机之瘾,挡不住它的诱惑,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62.
整体运动知觉老化伴随颞中回静息态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体整体运动一致性阈值为指标, 探讨老年人整体运动敏感性(GMS)下降和静息态下兴趣脑区功能活动的关系。发现与阈值负相关且老年人低于青年人的指标主要有:MT/V5区的ReHo和ALFF值, 各网络拓扑属性; 与阈值正相关且老年人显著高于青年人的有:MT/V5区与前运动皮层之间的、各兴趣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结果用“去分化”等观点进行了解释, 提示老年人GMS的下降可能不仅与安静状态下MT/V5区的功能改变有关, 还可能与全脑更广泛区域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63.
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 本研究从个体受欢迎程度和个体间亲密程度两方面探究了人格特质对社交网络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个体间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相似性和社交网络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尽责性的个体在需要“值得信任”特质的社交网络中更受欢迎, 高宜人性的个体在需要“共享时光”的社交网络中更受欢迎; (2)在需要“相同兴趣”特质的社交网络中, 个体间人格相似性和社会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3)同样在需要“相同兴趣”特质的社交网络中, 个体间部分功能连接相似性与社会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这些功能连接主要集中在额顶控制网络以及背侧注意网络; 同时, 部分节点功能连接相似性与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这些功能连接主要集中在默认网络。研究结果揭示了人格特质对不同社交网络结构的影响, 以及个体间人格特质相似性和静息态脑网络相似性与社会距离的关系。本研究对理解社交网络的结构, 形成规律以及其中的信息传播规律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64.
精神病态作为暴力犯罪、累犯和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预测变量, 在临床心理学和司法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三元精神病态模型通过大胆、卑劣和去抑制三个维度对精神病态进行了操作化定义, 反映了精神病态在神经生物学维度上存在的认知情感加工缺陷。其中, 低威胁敏感性是精神病态大胆的主要病因学基础; 而执行功能受损, 尤其是注意调节缺陷则导致了精神病态的去抑制倾向; 而与情绪识别存在联系的共情缺陷可能是卑劣的深层原因。未来研究中仍需关注精神病态的概念化问题, 以及不同精神病态特质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潜在病因学基础, 探索精神病态特质在生命早期阶段的体现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865.
闫国利  秦钊 《心理科学》2021,(5):1266-1272
听觉通道受损,是否会影响聋人的视觉功能?有三种理论对此做出了解释。缺陷理论:聋人视觉功能存在缺陷,包括听觉脚手架假说和劳动分工假说。补偿理论:聋人视觉功能会表现出增强,包括响应增强假说、知觉增强假说、超通道功能假说和背侧通路假说。整合理论:聋人视觉功能既可能表现为缺陷,也可能表现为增强,与实验任务和被试年龄有关。本文评述了听觉障碍对聋人视觉功能影响的三种理论,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6.
李艳丹 《美与时代》2016,(10):72-73
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古代人物画创作与品评的重要标准,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变革,但这一标准在不同的时代都起着相应的作用。时至今日,中国画已经高度发达,但谢赫所提出的"六法"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借鉴的意义。我们该如何将"六法论"在现代工笔画教学中予以运用,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7.
许至 《孔子研究》2016,(5):13-19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与安身养性、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安邦定国等密切相关。饮食乃人存续与发展之根本,饮食之道不仅能挺立生命,而且能助益于处理丰富的伦理关系,同时其内蕴的道德意涵可引导人们走向道德之域。人在与家庭、社会、自然、宗教等不同层面的对象交往时,依据饮食之道所展现的伦理特质,树立了生机原则、返本原则、人情原则与等差伦理原则。与此同时,饮食之道应用于自然食物采猎、家庭生活、政治燕飨与祭祀祈福等场合,又能发挥出修身、教化与调和功能,最终指向天地、神鬼、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68.
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经颅交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精神疾病领域中, 其中, 以γ、α频率最受关注。tACS作用于精神疾病的可能机制包括两个方面, 直接调节异常的大脑神经活动和间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首先, 使用特定频率的tACS作用目标脑区, 可以调节对应频率的神经振荡和大脑功能连接, 通过作用于疾病相关的异常大脑活动, 直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次, 并不针对某种疾病特异受损的大脑活动, 而是用tACS激活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环路, 广泛地提高患者的注意、记忆等多种认知功能, 进而整体上缓解不良症状。目前, 使用tACS治疗精神疾病这一领域还有一些尚未解决、值得探讨的问题。tACS的作用机制研究、刺激参数和范式改进、技术升级, 可以成为心理学、脑科学以及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9.
自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以来, 利用心理因素预防和治疗疼痛备受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制功能在疼痛发展和恢复阶段起关键作用。疼痛诱发的自我防御机制通过争夺认知资源影响抑制功能, 反之低抑制功能个体在应对疼痛干扰中表现较差, 进而影响着疼痛的预期和学习。现有关于抑制功能影响疼痛的研究主要基于相关设计, 未来应进一步明确二者的因果关系。深入理解疼痛与抑制功能相互作用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指导抑制功能对慢性疼痛的靶向干预。  相似文献   
870.
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 这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中等强度的社交媒体使用会产生社交媒体心流体验, 使注意集中于目标信息, 并为个体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社会奖励和情感支持, 对执行功能有益, 但高、低强度社交媒体使用则会损害执行功能。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影响执行功能的“剂量效应”以及社交媒体使用类型对执行功能的具体影响, 还应关注不同认知水平的个体, 以进一步明确社交媒体使用与执行功能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