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严格的黑格尔"辩证法"概念规范以及文本的阐释下,本文认为"主奴辩证法"是一非法概念。因为主奴双方在其非对称性承认中不具有彼此过渡到对方之中的辩证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主奴双方各自在其自身的"自由"(灵魂)和"生命"(肉身)诉求之间的悖反机制。发生于主奴关系中的双重"灵肉辩证法",因为一方面未导致主奴双方地位的反转,另一方面未导致主奴关系的解体,所以只是一种"弱悖反"。基于此,主奴关系显现为一种"自然状态"下"合目的"的恒定结构形态。在其中,精神世界、主人与奴隶作为合成的"Selbst-bewusstsein"以及自然世界,共建一种具有间接反思关系的"结构性耦合"。奴隶意识的"教化"和为自由之进阶奠基的人类生理性"共生",体现出世界理性在此结构性耦合(奴隶制)中设定的、在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目的论"规定。 相似文献
82.
独生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女在精神赡养上的道德责任,是关注、肯定老人的生命安全需求,爱或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井给予及时和必要的满足.独生子女时父母的精神赡养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要求他们具有坚韧的道德意志和乐于牺牲的道德精神,同时要求政府、社会和组织提供特殊和必要的政策与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83.
彭蠡小龙脱胎于中古宫亭庙神。佛、道争相降服宫亭庙神,彭蠡小龙代兴。宋初,立庙新建县吴城山,获封顺济侯。熙宁间用兵交趾,显灵助顺加封顺济王,成为长江-鄱阳湖航线上声名显赫的航运保护神。徽宗时屡封至八字王,置专官四时致祭。其祠庙遍及长江-鄱阳湖-赣江区域,扩展至江浙、福建等路。护佑漕运、消除水旱的阴佑功能等诸多因素,推动彭蠡小龙信仰地域扩展甚广。彭蠡小龙信仰兴起与地域扩展反映出国家礼制、地方治理、水运交通与民间祠神信仰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4.
85.
86.
主持寄语 “佛教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自从今年初在第1期上提出后,几个月来我陆续收到各地读者朋友的答辩之文。其中鉴斋先生的功夫下得较大,他把自己的看法系统整理,写成文章寄来。我将此文展示给这场小小争论的“发难者”谢慈悲先生,他读罢很是欢喜,认为自己的看法中情感的成份多些,而此文则逻辑条理性较强,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佛教文化正是这样在千百双眼睛不同视角的关注下,才会逐渐被理解、接近。听完了谢氏这番话,我忽地记起今年元旦的一幕情景:那天在北京西四路口,我邂逅一位刚从佛学院研究生毕业不久的青年法师。 相似文献
87.
儒家据"诚于中,形于外"的观念展开其教化的工夫历程."诚中形外"或曰"合外内",着重于内外的一体性,可用"旁通万物之情"一语来表示."旁通"表示个体存在之横向范围上的展开和"超出",其境域常带有空间性、平面性和实存的有限性.这"旁通"中,又必然蕴含着天人合一或"一天人"的维度."一天人"表现为一种天人之立体纵贯的关系,可用孔子"上达"一语来表示."上达"即上达于天、天命,是通过"超克",即对每一当下具有时空范围限定之"旁通"进行转变升华,赋予其普遍性意义而达至的"超越"境界."旁通"与"上达"并非有时间先后的两截."旁通"本即涵蕴纵贯"上达"之一几,其上达天德之成就,同时又反哺于横向之"旁通"而为之奠基,二者相摄互成,本来一体."旁通而上达"可用来表示儒家实现其终极关怀的教化途径."旁通"与"上达"两个维度是动态互成、内在统一的.儒家特立独行的君子人格亦由此"旁通而上达"的教化历程而得以奠基和实现. 相似文献
88.
《管子》与《周礼》成书年代相近,都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顾颉刚认为《周官》与周公或儒家无关,且《周官》与《管子》之中心思想相同,应出于齐国或他国之法家;杨向奎则从社会经济制度着手,认为《周礼》或为战国中叶齐人所作。郭伟川因不认同两人之说,已从溯源"六官"制度以辨其非。本文则主张欲比较《管子》与《周礼》中心思想之异同,应从攸关万民生活的政治教化之道着手。正文主要藉由两项重点详加讨论其异同:政教目的,呈现"教训成俗"与"由俗入礼"之别;政教对象与内容,呈现"四民职业教育"与"士庶成人教育"之别。最后,则以《管子》注重富国强兵之道,《周礼》主张培养君子与良善万民,二者虽有相关之处,然而确实存在一些重要差别,顾氏、杨氏之说是否恰当,可再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9.
传统人性论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多方厩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教化成善,发挥德育潜移默化的作用;顺乎人性,坚持德育中和适度的原则;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主体自觉的培养;以人为本,落实德育科学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90.
<周易>卦爻之中,有颇多与饮食、婚配有关的内容.<易经>的作者重视此二种涉及"身体欲望"的行为的正面意义,并能够从人类这两项最基本活动中加以引申推衍,以至于在德性修养、文化建构等方面创立自己独特的议题.<易经>以饮食的情景得失引喻人生顺逆安危的关键,并对国家政权、人群种族的生存发展表现出深切的关怀;<易经>婚配的思想,以乾坤交泰、阴阳二气相感的原理为根基,又考虑到更多人伦的因素,如年龄,喜悦、得正、感通、适时等等,非仅止于身体欲望的满足,而是以文明教化之提升与调和为最终目的.对饮食与婚配二事的理论生发,体现了<易经>生生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