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宪 《现代哲学》2005,1(3):1-9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对当代基督宗教人文主义有相当的影响,虽然两者对宗教异化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认为消除异化是人类走向自由的前提。  相似文献   
42.
葛培理 《天风》1995,(5):34-34
一、避开坏朋友。圣经说:“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林前15:33)你如果和一群放荡不羁的人相处,慢慢地你也会沾染他们的恶习和举动。  相似文献   
43.
牛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牛在圣经象征的意义。在圣经旧约上,多次提及牛、母牛或红母牛,都是有它的象征性的,因为,以色列先民献祭的牛羊,都是象征着基督的救赎。我们都知道,耶稣基督的救赎才是“永远的福音”,但在旧约上,救赎的奥秘是天主启示给以色列先民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44.
近代启蒙运动期望以理性代替神话来肯定人的主体性,却发展出成熟的工具理性和"合理化的社会",对个体形成宰制,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希望通过"审美救赎"来摆脱困境,但审美救赎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具有虚幻性、片段性、还缺乏普适性。从儒家伦理思想发掘精神资源,应该能够为精神的救赎指出一条现实的通道。  相似文献   
45.
《圣经》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美丽、有序、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人负有管理万物的责任;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是人类犯罪的结果,"原罪"引发了最初的生态危机;耶稣基督救赎的范围包括自然界;<圣经>以恢复人与神的正常关系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46.
伟大的救赎     
范爱侍 《天风》2011,(1):I0001-I0001
神的伟大不仅彰显于宇宙的创造,更显明于伟大的救赎。人之需要救赎,是因人“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赛55:6)——走向悖逆,走向邪恶,走向真理的反面,从原来的地位上堕落、失丧。人之能得救赎,则全赖神的恩典。神子耶稣降世,宣告神爱世人。为此设立了十字架的救恩,予人以回头、新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47.
刘淑君 《天风》2007,(5):32-35
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莫里亚克用深刻的精神洞察力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使之超越了国家和宗派的疆界。作者将其基督精神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爱、忏悔等观念融为一体,并以此来含蓄地书写其宗教理想。本文即以《苔蕾丝·德斯盖鲁》为代表来分析莫里亚克作品中基督精神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8.
19世纪之前,犹太教传统救赎观禁止犹太人通过人为努力返回以色列,其精神内涵与实践方式均局限于纯粹宗教范畴,规避世俗元素。19世纪,在部分正统派信徒的推动下,传统救赎观从奉行原则、精神内涵和实践方式三个维度转向现代,突破移民活动的阻力,吸收民族主义与世俗实践精神,从而同之后出现的犹太复国主义以及以色列社会相对接。  相似文献   
49.
人类受到罪恶、死亡、法律的奴役,”失去该享有的永生、自由,基督的降来为我们带来希望,他从这些控制人的势力下拯救出来。因为世界没有这样的能力,它能提高医疗技术却不能救人于不死。只有耶稣基督,因着他的死亡、复活,人类得到永生。“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17:3)一、基督,天人间的唯一中保  相似文献   
50.
王三元 《天风》1998,(10):39-40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