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反思,白彤东推荐一种儒家混合政体,这种政体的一大特色就是放弃民主制的“民治”原则,转而采用贤能政治的“能人治国”理念。白彤东宣称,这种“能人治国”理念是他从孟子那里得到的灵感。然而,白彤东对孟子的解读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错误。更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他不惜对《孟子》文本采取了有选择的无视。有理由相信,白彤东其实已经意识到他跟孟子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个差异在民意观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62.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3.
研究聚焦政府宣传教育,考察公众政治参与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关系。对2061名有效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发现:(1)政治参与显著正向预测地方政府信任;(2)活动有用性评价在政治参与和地方政府信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宣传教育频率负向调节政治参与和有用性评价的关系以及有用性评价的中介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多渠道提升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合理把握政府宣传教育频率是促进地方政府信任提高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64.
先秦儒家取法“先王之道”,心怀“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推崇“尧舜禅让”的政治制度,执掌和传承着夏商周三代因损益而“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但是,礼崩乐坏的现实与他们心怀的崇高理想落差巨大,故而先秦儒家一直处于无法实现理想的政治焦虑当中,而这种焦虑也表现在他们对于使用语言表达见解的方式和态度上。在“百家异说”、“百家争鸣”的学术背景下,孔子、孟子恰恰对于言辞辩论保持着谨慎态度,到了荀子则开始转变了对待言语的这种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5.
王珏 《管子学刊》2014,(3):54-59
西汉上层皇族的身份是由先赋的血缘关系确定的,这一社会群体是由拥有王、列侯(初为彻侯)封号的宗室子弟组成。在西汉历史上,上层皇族社会地位、社会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变化,不仅涉及西汉政治体制的本质方面的问题,更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所特有的历史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66.
张桦 《美与时代》2014,(3):117-118
思想政冶工作是我党建设的一大法宝,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  相似文献   
67.
冯仕政 《学海》2014,(3):46-68
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一直是当代中国社会冲突治理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该学说在实践中有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反差极大的表现。本文致力于将这些表现统一起来解释,以探寻该学说在实践中发生变异的规律。本文认为,中国政治体系构造和运作的基本逻辑是人民政治逻辑。基于该逻辑,国家一方面享有极大的专断权力,另一方面对政治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使国家对权力的行使具有显著的策略主义特征。两类矛盾学说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面相,虽然差异极大,但本质上都是人民政治逻辑在不同政治形势下的具体展现,即都是国家以人民政治逻辑赋予的专断权力为基础,再斟酌具体的政治形势予以策略性调整的结果。在当前,如果不注意反思和克服人民政治逻辑的固有局限,中国的社会冲突治理将难以走出革命复生革命的困境。  相似文献   
68.
陈肖生 《学海》2014,(4):81-89
公共辩护理念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从根本上说,公共辩护可以看作是自由平等公民间就他们在公共生活中采纳何种"相待之道"而进行的理由交换和论辩,它主要诉诸公民的实践理性,是公民彼此间要求理由和给出理由的一种实践。因此,政治领域的根本原则获得公共辩护的标准,不可能存在于某些理性无法理解的、未"祛魅"的实体那里;也不能等同于理论理性领域里的正确的逻辑推演或因果推导。这种检验标准只能是:在满足实践理性所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它是自由平等、理性而又合乎情理的人们彼此都可以合理接受的原则。这个标准里蕴含着政治自由主义公共辩护事业的双重目标或双重要求:它试图为政治权威行使的正当性提供好的规范理由,但这些理由又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们可以合理接受的。  相似文献   
69.
陈华文 《学海》2014,(4):90-96
文学与政治向来关系复杂,因而如何阅读一位以政治思想闻名之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就更显麻烦。曾任佛罗伦萨外交事务官的马基雅维利以两部政治著述斐然史上,同时他的戏剧《曼陀罗》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为他赢得了名声,且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喜剧的代表之作。本文通过审视关于《曼陀罗》的诸种解释进路,梳理并批判了据其政治背景进行隐喻式解读与据其政治作品进行印证式解读这两种研究进路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强调文学作品作为独立文本的重要意义,唯此方能揭橥作者在其戏剧作品中的(政治)哲学蕴义。  相似文献   
70.
田飞龙 《学海》2014,(1):120-133
阿克曼的二元民主理论构成了一种关于宪法的政治正当程序理论,其对美国宪政史关键时期的结构性解释及其概念/话语体系对中国宪法学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冲击。国内的政治宪法学以不同的形式接受着阿克曼政治宪法理论的影响,在阿克曼的启发下试图对中国自身的宪政史提供一种"整全主义"解释,从而在学术品格上与所谓的宪法教义学颇有差异。阿克曼政治宪法理论中关于宪法政治的程序理性、人民的政治价值、宪定机构的制度效用、司法审查的功能定位对我们更为"整全"地理解美国宪法及其运作体系提供了更接近"历史"因而更接近"真相"的宏观图景,回应了其自身建构美国特色宪法理论的总体学术意图。阿克曼的理论激励我们进一步思考拓展宪法时间观与政治类型,重构政治宪法学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